對我而言,伴侶之間互相傾聽回應,保持溝通無礙是維繫關係很重要的一件事,這也是我檢視自身情感狀況的指標,不過有的人會覺得「溝通」就等於「吵架」,畢竟雙方表達不同意見時,各執己見的情形下怎麼可能不擦槍走火大吵一架?於是為了避免麻煩,先行迴避可能發生的衝突,讓自己保持沉默,或是放棄溝通。

  不想溝通,也許認為對方聽不懂,不想花時間白費功夫,不敢溝通,可能是明白對方脾氣很差,已知會有不好的後果,除此之外,不願展開溝通,背後的情緒,最讓人畏懼的還是怕說出口的話破壞關係,怕對方不再愛自己,所以,只允許自己懷抱著相處過程中產生的疑惑、委屈或怨懟,奢望哪天讓自己難受的情況會神奇的轉變,但是,在親密關係中行使緘默權,對增進情感與改善關係毫無助益。

  戀愛初期,我們什麼都想和對方說,關係穩定後,不知怎的「溝通」就逐漸變成讓人心驚的關鍵字,無法確認「溝通」的結果,會讓人惴惴不安,是很正常的反應,但就此不再溝通,反而更容易拉開雙方距離,之所以「溝通」被視為是危及關係的互動行為,我在想,會不會是對「溝通」這件事抱有錯誤的預期心態,以至於上演一番內心戲後,看對方總是失望?

錯誤預期1:不用說出口,對方應該要懂

  在一起的時間久了,摸清楚彼此的脾性,會開始讓人省略想說的話,因為認為自己知道對方大致上對哪些事會有什麼反應,覺得對方也應該都清楚自己的界線、想法或感覺,但如果看到對方回應的言行與自己預期的不相同時,心裡會倍感錯愕與失落。

  希望對方能全然明白自己心裡所想,不必說就應該懂,不然就是不夠用心愛我,這是不切實際的要求,就算共同生活得再久,我們頂多只會和對方在各方面變得比較像,但不可能完全一模一樣,面對同樣一件事,我們都還是可能會因為既定的處理慣性,與對方做不同的決定。

錯誤預期2:對方一定要聽我的

  有些人談起感情,也許是獲得自信,會開始顯露出莫名的「優越感」,總覺得自己比對方好,什麼事都比對方厲害,再更甚會以「我都是為了你好」為說法,實則行使控制或情感勒索,就是無法接受對方與自己的意見相左。

  所以「溝通」對這類人而言,不過等同於「告知」,因為並沒有想要聽對方的意見,另一半不見得認同,但反對會引發爭執所以沉默,便很常看見雙方在不予回應,及想證明自己正確之間惡性循環,一方說得越多,另一方就越安靜。

錯誤預期3:溝通一定會達成共識

  溝通的最佳結果,是兩個人都說出自己心裡的想法,從中發現落差,願意各自協調,尋求共同可接受的方案,不過有時候,光是說出想法,也許就得花時間醞釀,能否接受彼此的差異,得要好好傾聽對方說的話,最後也得放下既定成見,想想彼此能怎麼調整,才能讓雙方想法更趨近於同一個方向,繼續維繫關係。

  「溝通」看似只是一件事,但其實過程分為好幾個階段,而且會因為事件觸及的問題不同,可能會有鬼打牆的時候,有的人連第一步,說出口與說清楚都無法跨越,也就很難完成溝通的完整流程,或是無法接受最後的實行方案,那也得再重新來過。

錯誤預期4:溝通一次就會解決問題

  情感關係中,往往關於「人際」及「金錢」的相關問題會帶來最大的衝突,也許一方覺得不能忽略原生家庭,一方覺得盡力就好,這就是需要討論的差異,很可能自己覺得不得不的回饋,在對方眼裡看來是被剥削,為什麼這麼認為?顧及對方的感受能做到什麼程度?自己的感受又是如何?越是根深蒂固的想法,越有可能受到衝擊。

  關係中一個人的決定會影響到兩個人,既然另一方也會牽涉其中,就需要尊重對方的立場,有的人無法接受從小到大的認知被挑戰,所以馬上防衛回擊,但每個人「理所當然」的事件,人生中的輕重緩急,都不見得相同,不管是需要改變自己,又或是期望對方理解,既定想法的轉換都需要時間。


 

  前述四個關於「溝通」的錯誤心理預期,是我聽人聊起時總覺得可惜的地方,溝通是維繫關係裡最基本也最重要的事,我也記下了好些相關的想法,不同時期分散著寫但事後再翻閱,其實許多重點都相同(而且相隔多年還好應該沒有自相矛盾),所以整理出來。

調整預期1:把話說出口,對方才有可能懂
相關文章:無話可說長久交往後的聊天心態妳不說他不會知道

  說出想法,提出請求,並不代表自己「無能」,或是「輸了」,更不要覺得說了像是「討來的」,這是自我貶低的想法,覺得自己的意見沒有價值,也貶低對方,覺得對方的回應只是不得已,感情關係是彼此扶持,不是彼此爭輸贏,說出口,是讓對方有機會更理解自己,對方願意回應,是因為珍惜這段關係。

調整預期2:我也可以聽對方的
相關文章:好好說話溝通不等於結論對錯

  否定意見不等於否定你的愛,意見不同也不等於感情不好,而是每個人擅長的事項不同,可以試著借重與相信對方的長處,不見得事事都照自己的計畫才會一切完美,放下掌控權,也許會有更好的方法。

調整預期3:溝通完後不見得會有結果
相關文章:解決疑惑而不是在挑錯相處模式的養成

  有時候溝通不全然是為了解決「問題」,而是期望對方可以「明白自己的想法」,展開對話多談多聽,試著設身處地,站在對方的角度想想,不要執著於溝通一定要有結果,而是把溝通當成更加彼此了解的方式,讓彼此都可以放心的說,「覺得自己被理解」,也許就是最好的答案。

調整預期4:重要的問題不會只需要談一次
相關文章:愛不能嫌麻煩講一次不會有用

  人生中越重要核心的問題,越需要經由每一次的相關事件持續溝通,兩人在意的問題不同,又會有更多需要談論的事情,而且人常依習慣行事,很可能第一次遇事時改了,第二次卻又忘記了,有時不是不願意改變,而是改變本就不容易,要建立新的行為模式需要經過多次練習,雙方都需要有耐性。


 

  調整後的預期心態,共通點都是讓自己在開始溝通前,在想法上能保有彈性,而不是像上戰場似的準備攻防,可能有的人會說,那寧願吵架也不要不溝通,我也不是站在這一派的,溝通過程或許會不開心,想法衝突也是必然的,但不見得非得吵架,吵架很常口不擇言,容易被難聽的話模糊焦點,更重要的是能說清楚自己因為什麼事不開心,而不只是大罵對方不用心、沒有良心,所以要好好溝通的前提,其實也需要更了解自己,能好好表達自己心裡所想。

  「愛」是人生中最重要,也是我最有興趣學習的課題,除了「愛自己」之外,各種感情關係都與愛息息相關,我尤其喜歡探究愛情與婚姻,關係中只有自己與另一方,是建立關係的最小單位,卻有可能帶來生命中最大的改變與最深的影響,想到居然有個陌生人會成為生命共同體,便覺得不可思議,所以,我樂於學著了解這麼重要的感情關係,學著怎麼相處、溝通,以便更了解彼此,能夠好好的在一起。

  祝福我們都能與關係中重要的另一半,保持對話,不忘溝通。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溝通的預期心理
    全站熱搜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