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深深體會到「有問題」這三個字撞擊在心上的重量。
前幾日去賣場購物,遇到一輛轎車停在前往地下室停車場的車道上,卡在上下一半的位置,我沒看過有人這樣停車,內心直接反應認為車主是三寶,難道他不知道這樣子停在車道上很危險嗎?我還和我爸揶諭說,「這車主駕照用雞腿換的嗎?」心裡還在碎念著這車主真是有問題時,接下來的畫面讓我頓失語言,因為原來車主是下車幫一位老婦人從地下室把推癈紙回收的大型三輪車(人力腳踏車)推上來,看起來是兩人剛好在車道相遇,所以車主下車去幫老婦人推三輪車,才會把車停在一半的車道上。
當我看到他緩緩地幫老婦人努力把車推上來時,我心裡滿是慚愧,因為,車主是很善良溫暖的人,而我居然就以片面的想法去判定別人的行為,我瞬間明白自己的反應,其實代表我很容易先入為主認為別人有問題,所以才會任意評論,還自以為聰明口出嘲諷,這一段體驗是讓我知道,有時候,是覺得別人有問題的自己才有問題。
我感受到「有問題」這三個字的負面重量,因為它喚出我的黑暗面。
我知道每個人都沒有資格論斷另一個人「有沒有問題」,判定一個人「有問題」是在否定一個人的本質,而且帶有一種我對你錯,我高你低的主觀判斷,可當我真遇到「看起來」與平常認知的情形有所不同的狀況時,卻還是先湧現想批評的衝動,我察覺到這又是我把「沒自信」的心理陰影投射在別人身上了。(這是我目前察覺到自己最大的恐懼,如果表現得不好,就沒有被愛的價值,所以我不可以表現得不好、沒有用。)
我會認為別人「有問題」,映照出的是我希望「一切都要沒問題」、「一切都應該要更好」、「有問題就是不夠好」的信念,我也曾經一樣用這些想法要求自己,因此以往看到別人的「問題」時,反而是自己忍不住心生焦慮,承接下來想要趕快解決,想控制讓我不安的問題,結果落得自己吃力不討好還心生埋怨,但其實這真是「自找的」,因為當我主動介入和解決別人的「問題」,便容易讓自己落入「我是為你好」的心態,會覺得明明這樣做會比較好,為什麼對方不改變?為什麼對方不做?
等到我學會「課題分離」之後,我才理解自己以為的熱心好意,實則只是滿足自己被需要、滿足自己能夠拯救他人的成就感,我學會這課付出的代價是損及了幾段友誼,雖然已經有所覺察,但心理陰影埋得很深,還是會在自己沒留意的時候浮出水面,謝謝那位車主再次提醒了我,不見得全是別人有問題,又或是別人真的有問題,而是「自己」覺得別人有問題。
就算別人真的「有問題」,旁人能做的最多就是找機會點出對方可以留意的部分及給予關懷,若對方想再多聊聊,自然會進一步詢問相關的想法和建議,而且要明白自己無法也不應該為別人的人生負責,頂多提供觀點或啟發想法,至於對方是否想改變、會改變,都只有對方才能決定,若因為自己投入甚多卻沒看到對方成長轉變因此失落,那就是表示,其實自己更想要看到的是「被需要的價值」,那就失去想幫助別人的初心了。
所以我想要換個角度解讀「有問題」,有問題不見得是不好的,因為人的一生中不可能完全沒有問題,就是因為有各種問題,才會活得有滋有味,人生就是來學習的。所以「有問題」是很正常的,強調沒有問題才更需要留意,如果發覺有問題反而是好事,看到了才會學著找答案改進,裝做都沒有問題,迴避面對反而更難以處理。
更重要的是,好好面對自己的人生課題,不要把別人的問題當成自己的問題,也不要任意判讀別人「有問題」。雖然我們都有問題,但是沒關係,能被察覺到的問題,對人生來說都是好問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