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微笑閱讀,讀完讓人會心微笑的書,記下觸動我心之處,留住瞬間片刻的體悟。 

微笑閱讀:《情緒解鎖》1—情緒的鑰匙在我們自己手上

培養情緒素養技能步驟(RULER架構)

  如何強化自己的情緒技能,取得「情緒素養」的鑰匙?作者馬克以「RULER架構」來說明各項情緒技能到底如何培養及操作。

1.辨別(Recognizing):辨別情緒發生

   藉著注意到自己的想法、行為或身體變化,或他人的表情、肢體語言、音調,是看懂情緒的第一道線索。得先「承認」情緒的存在,不只是「很好」或「不開心」或打算置之不理,此時可以先試著使用書裡附帶的「情緒儀表」,大致了解目前的感覺落在哪一個情緒象限裡,心情振奮或低落?開心又或不開心?

   「情緒儀表」用活力度和愉悅度高低,將情緒畫分為紅黃藍綠四個象限,黃綠是所謂正向情緒,紅藍則是負向情緒,這有助於我們初步為自己的狀態分類,但我們辨別他人的情緒時就不見得能這麼容易,可能會因對方展現出來的行為而判讀失準。作者馬克博士舉出他小時候被霸凌的例子,他保持疏離與顯露敵意,這種展現負面情緒的行為會讓人反感和難以接近,但其實他只是不知道該怎麼面對和處理,看似表現出「走開!不用管我!我很好!」,實際的情緒卻在呼求關注,就像有時我們會用憤怒隱藏脆弱,只是因為怕再次受到傷害。

   也因此,為了要更認識情緒不誤判,我們還需要進一步知道它背後的原因,也就是理解。

2.理解(Understanding):理解觸發情緒的原因

   試著瞭解為何我們有那樣的感受及其原因,這是最困難的步驟,因為我們必須決定是不是真的想要理解自己或他人的感受。一旦我們開始提出「為什麼?」一切就會越來越深入,「為什麼會有這種情緒?是什麼原因造成的?」越探究就越像打開潘朵拉盒子,我們不知道到底最後會探索出什麼,這過程也不見得讓人愉快,而且如果面對親近的人的情緒,萬一發現我們可能是造成他們情緒的共犯,「如果是我的錯那該怎麼辦?」我們會更難以自處。這過程聽起來好像真心話大冒險,但冒險結束後,我們都會發現自己前進到比以往更理解情緒的境界。

   只是,理解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得克服不安,以及得學會怎麼找出情緒背後的「主題」,焦慮是因為沒有「安全感」?憤怒是因為「不被尊重」?我們不只是要觀察或聆聽對方的外在言行,有時說不出的話反而隱藏更深含意,因此可以試著自我提問或向對方提出「人事時地物」等問題,聆聽答案,不評判、不挑戰,並使盡分析能力,從答案中找尋蛛絲馬跡,瞭解到底是「為什麼」。

3.標記(Labeling):標記情緒名稱

   辨別整體狀況與理解觸發原因,有助於使用準確的「情緒詞彙」標記出情緒,不過,有時候我們的「情緒詞庫」並不如以為的多與精準。你是被激怒或只是對事情反感?你是提不起勁還是低落?看起來近似的情緒詞彙其實都不相同,這時可以進一步使用前頭提到的「情緒儀表」,先辨視出四色象限的大範圍,再思索觸發原因,比對出更特定的區塊,就像是在地圖上為自己的情緒標註定位(讓情緒視覺化)。

   標記出準確的情緒,是RULER架構中的關鍵,能為後續的表達與調節找到適當的應對策略,也能更有效的溝通減少誤解,幫助他人滿足我們的心理需求,同時也幫助我們知道如何支持別人,有越多詞彙可以描述自己的感覺,就能更理解自己,也讓自己被他人理解。因為如果只使用空泛的詞彙描述例如「很糟糕」,這對想幫助我們或是我們想尋求同理都是一大挑戰,可能得花很多時間才搞清楚,「很糟糕」是指「我很失望,因為剛才的工作簡報不如我預期」,而不是指「我的生活一團糟」。

   書上檢附的「情緒儀表」共有100個情緒形容,可以試著練習多使用,缺乏這項技能,我們對自己或對他人的情緒會仍然搞不清楚狀況,而且,「標記」其實也就是一種情緒調節的方式,面對明天的工作簡報,你對於不確定會收到什麼回饋感到「焦慮」,那也許可以試著深呼吸,預想一切順利大家鼓掌的畫面,你擔心結巴忘詞表現不好而感到「緊張」,那也許可以再把簡報演練一次,讓自己更有把握,當我們能夠更精準的了解自己的情緒,也比較能夠找到安撫自己的方式。

4.表達(Expressing):適切表達情緒

   表達情緒感受是最需要勇氣的一個步驟,雖然可以展現出自我,但,我真的能說嗎?

   我們都害怕表現出情緒,尤其是負面情緒,我們畏懼說出口的「後果」,也不知道要在何時、何地及與何人說?要說到什麼程度?會不會被批判、嘲笑?我們對於表達負面情緒有污名化的恐懼(不成熟、丟臉),好似顯露出脆弱面的人很失敗,所以有時候乾脆假裝沒事,但隱而不談對身心無益,也無法幫助自己被理解。

   「表達」通常會涉及他人,因此另一項與表達密切相關的技能是「聆聽」,對任何被說出口的話,保持開放、耐心及同情,藉著口語、肢體語言、表情或眼神等,傳送出專心的訊號,讓對方明白「我在聽,我想要了解你」,允許自己也允許別人表達情緒正是情感互動的關鍵,願意敞開心房,才能擁有良好深入的人際關係。

   而允許表達情緒並非指恣意抱怨或被情緒綁架衝動行事,表現得像是自己完全無法控制,有的人可能以為這是「真誠」表現,但這類慣性不健康的表達方式,大吼大叫、言行上的攻擊,都只是在破壞自己的生活,因此為了要練習好好表達,就需要再繼續學習下一個步驟:調節。

5.調節(Regulating):調節情緒反應

   調節情緒需要結合前面四個步驟的所有智慧實際操作,但調節情緒的具體策略方法無法單一而論,因為我們的情緒隨時都在流動,每種情緒反應都是獨特經驗,很可能現在有用的策略,晚一點就失靈了,對你有用的方法,放在他人身上就起不了作用,正是因為這種無法預測的複雜變數,調節情緒的技能最具挑戰性,挑戰對自我的認識、對情緒的認知,和對他人情緒反應的理解程度等。

   就算我們早已隨時隨地都在努力調節情緒以不影響生活,但還是可能不擅長,有時候不是以無益的方式過度反應,要不就是壓抑自己的反應,因為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沒有學習如何調節。調節情緒不是要讓人沒有感覺,也不是要嚴格控制,更不是消滅負面情緒只想感受正面情緒,調節情緒,是為了讓我們學會接受和處理自己的情緒。

   作者馬克博士在此章節中提供五大類情緒調節的方式供讀者參考:
   (1)正念呼吸法:幫助自己的身心踩煞車保持平靜,對周圍一切比較不那麼容易出現反應或被擊垮。

   (2)前瞻性策略:提前制訂計畫以改變情緒衝擊(比如事先決定開會時坐在離容易挑起你情緒的同事遠一點),需要有足夠的自我意識,知道是什麼觸動自己的情緒和原因,才能採取預防措施。

   (3)注意力轉移:藉由分心的方式減輕情緒的影響,可以在內心運用第三人稱的「自我對話」,拉開事件與情緒的心理距離,但也要留意有的分心方式可能讓自己無法面對真正該處理的問題,比如用否認、拖延來轉移注意力(其他可以使用自我對話的時機)

   (4)認知重新框架:分析拆解觸發情緒的原因,找到新的看待方式,重新評估及詮釋觸發情緒的事物(如設身處地或反向思考,或是學著改變信念)。

   (5)超時刻:先深呼吸暫停一會,給自己一點時間降溫情緒,然後召喚出內心最佳版本的自我,想像「最佳自我」在這種情況下會怎麼做?

讓自己成為情緒科學家,而非情緒法官

   明白上述情緒素養「RULER架構」的內容之後,試著運用在自己的生活裡,更要「允許自己失敗」,原諒自己並持續練習直到熟練,重點是為了更好的身心狀態、更好的人生決策與更深入的人際關係。

   學會並熟練情緒技能,取得情緒鑰匙,也等於我們已經正式成為「情緒科學家」,讓自己帶著科學家精神面對情緒的問題,以聆聽、學習的欲望,不論斷、不批評,不判讀對錯的態度,去理解情緒對我們,對別人是怎麼一回事,讓自己抱持開放的狀態去探索情緒,才有更新及成長的空間,而不是像「情緒法官」,只憑過去的經驗或想像,就判定情緒的好壞對錯,隨時做好否認、自衛和指責的準備,只想擁有驗證或否定感受的權力核判結果,不是真的想瞭解情緒,也就無法提昇自己的情緒素養。

   當我們無法分辨、理解或用言語來表達感受時,就不可能對它有任何作為,肯定所有的情緒價值(尤其負面情緒),將情緒視為力量而不是軟弱,掌管自己的情緒,而不是去否認,全盤接受甚至是擁抱情緒,才能學會讓情緒有利於我們,而不是和我們作對,熟練情緒技能,掌握自己的情緒素養之鑰,開啟內在潛力,釋放情緒智慧,轉變自己的人生。

 

arrow
arrow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