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微笑閱讀,讀完讓人會心微笑的書,記下觸動我心之處,留住瞬間片刻的體悟。

       「你都沒在聽我講話!」有多少次你在和另一半、朋友或其他人認真談話時,看到對方分心失神而忍不住抱怨,或心裡這麼埋怨?我們之所以在人際關係中感到寂寞,有很大的原因來自於不被傾聽,沒人要聽你說什麼。

       「你上一次傾聽別人說話是什麼時候?而且是『真正的』傾聽,不去想接下來要說什麼、不低頭瞄手機、不急著發表意見。上一次有人『真正的』傾聽你說話又是什麼時候?認真聽你要表達的事,給的回應一針見血,讓你覺得自己真正被理解。誰會傾聽你的想法?」作者凱特在開篇初始就拋出犀利的問題給讀者們。

       「真正的」傾聽,並不只是在別人說話時保持沉默,也不只是聽別人說什麼,還包括專注地留意別人怎麼說、說話時的表情動作、情境及背後的訊息,也不是想著要去教導、批評或評價對方,而是真心的對他人感興趣,歡迎他人的話語和感受進入自己的世界,想聽見別人心裡的感受,想要知道他們的想法,而傾聽的目的,都是為了尋求連結、理解與接納。

       不過現代生活多半鼓勵我們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鼓勵我們表達自己的想法,卻很少鼓勵我們去仔細用心地傾聽他人,其實我們每天都在「聽」,卻可能沒留意我們被動地聽進了什麼,留存在腦海裡的訊息都等於在形塑我們的內在世界,而傾聽是主動的抉擇,需要集中精神與動腦筋思索,花心力去理解另一個人的思維並不是容易的事,卻可以增進對自己、對對方及對這個世界的瞭解,不懂得傾聽、選擇性傾聽或拒絕傾聽,都等於剥奪自己進步的機會。

       作者凱特身為記者,在採訪的過程中體會到「傾聽」的重要,不管是什麼對象,當她表露出對他們說的事真心感到興趣,不催趕、不打斷,也不偷瞄手機或筆記本,對方往往會超出她預期的說得更多、更深入,她大可以只要對方回答特定問題,但她選擇認真傾聽,也因此收獲更多寶貴的智慧與美好的互動,她認為正因為現在隨時都有事物會讓我們分心,每個人都搶著說,懂得好好傾聽,反而才是讓溝通順暢的重要關鍵,我們願意傾聽,也會讓對方比較願意給予相同回應。

       那,如何鍛鍊傾聽力呢?我從中挑出自己有同感的三點:

1.保有好奇心

       傾聽最需要的莫過於好奇心,真心的好奇別人在想些什麼或為什麼這麼想,我們其實都很容易辨識別人是不是真的有在聽,所以做做樣子早晚會被識破,只是,有時候好奇心會隨著時間久了而消減,覺得彼此熟得不能再熟了,對方要說什麼自己都知道,當我們如此預設對話的發展便會扼殺好奇心,事實是,我們可能比實際上的更高估自己理解對方的能力,因為其實我們永遠不可能真正完全瞭解另一個人的心靈,每個人隨時都在改變,停止傾聽,減少對話的機會,便會日漸失去對彼此的理解。

       抱持著好奇心,代表傾聽時不急著解釋狀況或安慰對方,不是告訴對方「失戀本來就讓人很難受」,而能同理陪伴,「我願意聽你告訴我有多難受」,讓對方表達感受及想法,藉著抒發及回應的過程,讓對方獲得安慰,而自己能與對方維繫情誼。好奇心,也同時是指能用開放的心態去看待別人與自己不同的意見,去瞭解差異,而不只是懷著偏見關起耳朵,試著去探索及理解對方的意圖及動機(背後的情緒),有時候會有意外的收獲。

2.認識自己和自己的缺點

       對話的過程就像用黏土在玩接球遊戲,每個人接到球後,用自己的認知捏一捏、揉一揉再傳給對方,我們拋出的黏土球形狀,會因為我們的情緒和話題敏感度而有所不同,認識自己和自己的缺點,或知道自己有某些偏見,可以避免自己窄化或誤解別人的意思而拋出刺人的黏土球,也能提醒自己不要妄下結論,不要急著想證明自己的論點,要聽清楚對方真正的意思。

       而我們從許多對話之中,也會學習到如何發問、回答或評論,進而影響我們建構內在認知,聽取不同的討論意見,能擴展對各種議題的看法,讓我們在思考自身問題進行腦內辯論時,能激發與接納更多觀點,但當我們在與自己對話的同時,也要記得聽聽看我們跟自己說話的方式,如果內在聲音對自己很嚴苛(都是你的錯),又或是喜歡怪罪他人(都是別人害我的),我們便很容易傾向從別人的話中找到符合內在聲音的內容,你怎麼跟自己說話,就怎麼聽別人說話。

3.接納停頓與沉默

       對話中的片刻安靜總是讓人緊張,彷彿沉默是個武器,對方用它來表達否定又或拒絕,於是情急之下會忙著討好又或退縮,想著說服又或壓迫,可有時候說太多反而不自覺透露更多缺失,與其多說多錯,不如保持沉默,等著別人說。我很喜歡書裡提及酒保如何看待沉默,「人多的時候,顧客不像在對話,只是在說話,大家都不清楚對方或自己在說什麼,人說話常是為了塞滿自己跟陌生人之間的空白,他們試圖用聲音填滿還未開始或還不夠深的關係之間的空隙,能坦然接受真實自我的人,就算沉默不語也自在。」

       有些時候對話中斷,是對方還在思索如何表達,又或不知道如何表達,允許對方有暫停的時間,不要因為覺得「冷場」而急著填滿沉默,也不要催促對方說話甚至插話,那都會妨礙對方的思緒,讓對方無法好好說話,有些時候我們試圖多說些什麼以化解冷場,卻反而因為說得太多惹人心煩,接受對話當中有停頓與沉默的時刻,明白對話互動並不是只有說,還有聽,沉默其實是一種慷慨的表現,因為你把寶貴的時間及注意力都留給對方,當你忍住插話的衝動,讓對方更安心放鬆,也更有助聽到更多瞭解對方的資訊。

明白傾聽的力量

       好聽眾並非與生俱來,而是後天養成,我們可以學習書裡各類提點鍛錬提升傾聽力,不過,雖然傾聽別人的話語可以學到很多,但不代表你必須聽每個人說到不能說為止(實際上也辦不到),善於傾聽不等於有義務要當別人的心靈垃圾筒,也不表示你同意某人的看法,只是代表你接受他人有權發表看法。想成為好聽眾,也要懂得為自己畫下界限,明白何時停止傾聽,想想那些你很難認真聽他們說話的人問題出在哪?讓他們成為自己的借鏡,另一方面也思索,聽誰說話會讓自己感覺如沐春風或倍受激勵?那代表他們值得成為自己學習的榜樣,與花時間心力維持情誼。

       傾聽需要覺察、專注、挖掘並理解雙方到底在溝通什麼,你必須仔細聽及認真觀察,才會知道除了話語之外,那些非語言的表現帶有什麼樣的情緒,以及對方何時準備好聽你要說的話,此外,自己說話的時候也要記得打開耳朵聽,留意自己用的字詞,也留意對方的反應,懂得尊重每個人對話題接受度及價值觀的差異,對方真的想聽嗎?還是該就此打住?

       傾聽的力量在於,你可以決定自己想投入多少心力,誰值得你認真傾聽、要不要聽,什麼時候又該喊停,這些完全都由你自己掌控,沒有人能強迫你。與人互動對話時,傾聽可以幫助你理解彼此與鞏固關係,也有助於提高你的自覺與自我認識,溝通並不只是建立在嘴巴說出話語而已,我們學著如何表達自我的同時,也要學會好好傾聽,才能聽到對方與自己心裡真正的想法。

       我們都需要,真正的傾聽與被傾聽,理解與被理解,這都並非能一蹴可幾,只有願意花時間才可能發生,為自己在乎的人,保留專心傾聽的時間,讓傾聽成為愛的禮物。


相關文章:帶著同理心傾聽有陪不等於有品質

arrow
arrow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