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微笑閱讀:《改變20萬人的快樂學》7—快樂的第六個誤區:追求

初見標題時我挺疑惑的,為什麼追求所好,追求自身喜好的事物會成為快樂的地雷?閱讀後我才明白,此處指的並非是「喜好的事物」,而是「偏好某些結果的心態」。

我們在經歷事件時往往會偏好迅速論斷一件事的好壞對錯,但當初看起來像壞事的事件,在多年事過境遷後卻也有可能帶來好的結果,我們其實並無法完全預料到一件事在日後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所以,可以試著暫緩對自己正在經歷的事做出論斷。

可是,如果不管遇到什麼事都不先評斷可能的好壞,連遇到認為的好事也不能為之開心,那我們的人生不就變得很平淡無趣嗎?

作者拉伊博士認為,我們應試著從經歷事件的過程中收獲快樂,而不應受事件的好壞結果決定(確認是好事才開心)。

◎遠離快樂的錯誤-6:熱切地/無所謂地追求所好

為什麼對事物帶有既定偏好的心態可能會使我們不快樂?

那是因為我們面對自身遇到的事件時,往往會有以下兩種不同的心態:

1.熱烈地追求所好:在事情結果發生的前後,都對特定的結果(多半是好的結果)有強烈的偏好,當結果如自己的所願時自然開心,可若一旦結果不如預料,就會感到痛苦。

2.無所謂的地所求所好:在事情結果發生的前後,都覺得一切無所謂。我們可能會以為欣然接受發生在生活中的所有事,是帶來平靜的方式,但這卻也有可能導致自己失去追求目標的動力,或對生活中的所有事缺少好奇心和興趣。

這兩種心態都會讓我們離快樂更遠,一是事情的好壞結果會強烈左右心情,二看似能接納所有變數但也容易因此覺得一切都無所謂,包括快樂。

因此,書中建議可以鍛鍊第三種心態:淡然地追求所好。

試著將事件切分為「結果前」及「結果後」兩個階段,結果發生前為自己的偏好努力,並看淡事情的結果,在結果發生後不去作主觀的論斷,學著重視投入的過程,讓快樂與事後的結果脫鉤。

◎迎向快樂的習慣-6:淡然地追求所好

當我們做一件自認有意義的事時會感到快樂,與事件的好壞結果無關,比如我們用心準備了一份報告,與事前規劃自助旅遊的行程,就算最後報告的機會被臨時取消,又或無法前去度假,其實在事前投入的過程中我們就已經收獲快樂。

所以,淡然地追求所好,除了明白欣賞過程好過在意結果,也意指不那麼重視與評斷當下事件結果的好壞對錯。

我們可能會假設目前認為的負面結果會帶給我們持續又強烈的負面感受,但其實我們一向高估它們的影響程度,而且它門還很有可能在將來會變成值得感激的正面事件。

好比失戀時你以為會心痛一輩子,哭過後你決定轉變心態又或調整造型,結果一年後,你不再特別想起前一段戀情了,還有可能因為看到自己變得更好而開始覺得,或許那次失戀也未必全是壞事。

我們對於昔日負面事件的感受會隨著時間改變,常因為負面事件會帶來學習成長的機會,可能因此使我們擁有更多智慧與解決難題的能力,而熬過那段痛苦,也讓我們覺得自己更為堅強有韌性,對自己的感覺更加良好。

人生中的好事或壞事,有時可能會是同一件事。

◎迎向快樂的練習-6:三件有意外轉折的好事

先做個小練習。

回想生活中曾遇過哪件那時看起來是壞事,但現在回頭去看才發現其實是好事的重要事件?

當下經歷時有多強烈的負面感受?現在再想起那件事時,仍還是有同樣程度的負面感受嗎?

以我自己而言,原來的壞事是離職後本想出國生活卻馬上遇到疫情,於是一連擱置三年,無法出發的當下真覺得自己有夠倒楣。不過,後來我決定投入新的工作邊看狀況,兩年下來有別於以往的經歷讓我大大地提升能力與獲得不少肯定,跳脫舒適圈的訓練也讓我對之後的新生活更有信心,我反而感激能擁有這樣的機會,也不再覺得當初的停滯是壞事,這也使我更對這章節的內容有同感。

除了藉由反思過往的負面經驗在多年後帶來的轉變,還可以練習記下當天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三件後來被證明是好事的「壞」事(比如擠不上本來要搭的車子,結果下班車馬上就來了而且還是空車),針對生活裡的小事練習養成轉變主觀評斷的習慣。

要練習淡然面對結果並不容易,書內建議可以刻意提醒自己,將來我們很有可能會修改對往日負面事件的感受,所以面對目前的負面事件時也可以這麼做,幫助我們不去主觀論斷現正經驗到的結果,並且試著敞開胸懷,相信每件事都有最合適的安排,尋找負面結果帶來的機會或正面後果,以免讓自己持續陷在負面感受中。

心得總結:將事情的結果看得淡一些,便不會影響我們的快樂,所謂的好事又或壞事,有時端看我們如何詮釋自己遇到的事。

相關文章:改變過去的魔法怎麼選才能不後悔?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微笑閱讀 讀書心得
    全站熱搜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