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誘惑

  某天聊到「誘惑」這話題,一說到「誘惑」這詞,就會有種似乎難以抗拒和意亂情迷的瘋狂美好想像,但同時也存在著危險或毀滅的意味。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各種誘惑,每個人會被「誘惑」的原因都不同,像我愛吃、愛喝又愛玩,「享受」對我而言就是種美好的引誘,而有的人則對於「名聲」或「金錢」無法抗拒,對我而言,更該學習的不是怎麼迴避誘惑(因為各種誘因無法控制),而是要先明白自己在哪種狀況下容易被迷惑做出錯誤的決定或因此被控制,以及遇見誘惑時自己能如何面對及處理。

  當聊起情感關係中遇到誘惑時,我笑說會被誘惑的人都是貪心,原本就已經擁有了還想要更多,但想了想,又或許被誘惑的人是因為匱乏感,遇到了才發現「原來我沒有」,因此想要擁有與抓緊這份美好,是貪心又或匱乏好像在一線之間。與伴侶之間的關係是否緊密,存乎自己對這段感情是否覺得「滿足」,如果雙方都能在乎並留意彼此在情感裡的需求,情感連結度較強,便較不容易被趁虛而入。

  比如另一半喜歡被肯定,「被肯定」讓他覺得自己被愛,但在關係中卻總是被嫌得失去自信;比如另一半喜歡擁抱,「擁抱」能讓她覺得自己被愛,但在關係中卻總是被忽略與拒絕,這時若有人能給予這方面的溫暖,原有的情感關係就會出現裂縫,我們喜歡的「被愛方式」其實同時也是情感弱點。

  所以,了解自己在關係中的需求之外,也要了解伴侶的需要,互相穩固情感,那麼也許當哪天有個魅力十足的人突然出現,在情感風暴靠近時,自己動搖的程度可以減少一點,不會只想著要冒風險毀滅以往的幸福,而是懂得後退一步,回頭牽緊伴侶的手,遠離風暴中心。

相關文章:愛的語言

發洩壓力

  看電視時我會迴避各種政論節目,因為每回聽著那些爭執、尖銳言語,或是打爛仗的敷衍時,我總會覺得不耐煩,如果可以,我比較想知道事情的全貌或能夠處理的方式(但總是失望),所以我選擇的方式是轉台,但另一半選擇的是繼續看,一邊與我討論、和我交換想法又或是批評節目裡的說法,有時候感覺說著彼此都開始起情緒,讓我發現自己不太喜歡和他一起看政論節目,一方面也覺得那時的他好具攻擊性,後來我問他,為什麼看了生氣還要邊看邊罵?我不解這種「自虐行為」,他回答,「我批評但不代表我在生氣啊,這是我發洩壓力的方式。」

  當下我有種突然被敲醒的感覺,這才理解為什麼有時我會覺得不太舒服,是因為我會不自覺地認為他的批評或情緒是針對我,經他這麼一說,我就明白我毋需做這種情感連結,我只要接受他的這一面,明白這是他發洩壓力的方式就好,不用爭論對錯,也不用評論對錯,有時甚至不必加入他的評斷,讓他在家裡能夠暢所欲言就好,也感謝他總能很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讓我能更理解彼此如何相處。

憤怒是工具

  情感關係中,我們常常不自覺以「憤怒」做為工具,讓對方聽從自己的意見,但隱藏在憤怒背後的,其實是畏懼。

  對方晚歸時的質問,與其說擔憂對方出事受傷害,更害怕自己被背叛會很痛苦;意見想法不同時的爭執,與其說是為對方好,更害怕對方不再在意自己的感受,在這些狀況之中,因為「害怕自己受傷害」,所以很容易用「憤怒」做為工具,讓對方感覺做錯事心生愧疚聽從自己的意見,就像那些控制或佔有,與其說帶來安全感,實則是藉此保護自己,怕自己表現出更愛對方,對方就會掐著這個弱點傷害自己。當「示愛」成了「示弱」,我們在愛情裡的某些想法與作法就會開始被自己扭曲。

  在情感關係中,很多時候我們無法全如對方所願,相同的,對方也不會全順自己的意,本就需要互相接納與調整妥協,這過程多少都會彼此傷害,但更珍貴的是,我們也會彼此療癒。面對感情,除了勇敢面對「受傷的可能性」之外,更該學習的是,雙方如何溝通、如何經營、如何攜手復原,而不只是如何發脾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丹瑄 的頭像
    丹瑄

    微笑探索家 丹瑄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