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身對於「婚姻」的議題很感興趣,所以看到相關的文章總會閱覽一番,不時也會寫下自己對婚姻生活的一些想法,我便好奇,在我的部落格裡「婚姻生活」分類項下,到底是那些文章點閱次數比較多?
經我翻閱那些點閱數破百的文章(當然應該也跟標題取得好不好有關),不管是提及不要美化婚姻、擺脫好太太情結、面對婆婆的心態,又或是自己的爸媽自己顧,想想都有共通點,內容都與婚姻中的「現實面」有關,想想也不意外,因為我們總對「婚姻到底是什麼模樣」感到好奇,那些文章當中也多半都會以說明我的想法及做法為主。我一直認為,在關係互動中,與其總要求別人改變,應該要先明白自己的感受及立場,唯有先弄清楚自己怎麼想,知道自己的界線,才有辦法明白表達,與對方進一步溝通協調。
當把維護關係的責任著眼在對方的言行,怪罪著「都是因為他做不到什麼、他改不了什麼,所以讓我無法擁有想要的婚姻」,身為女人,我真覺得自己並非這麼無能為力,我知道自己可以做出選擇與決定,我可以選擇「喜歡與不喜歡」,我可以決定「要與不要」,當然,我也願意承擔表達出想法的後果(也許是需要花時間心力多爭取幾次,或是過程中面臨彼此不愉快),關係中有進有退,有磨擦也有修復,這就是協調的過程中必然會有的狀況,有時也甚至不是協調,是只需要對方好好聽自己說話而已。
在我看紀錄片《幸福定格》時尤有感觸,深感「對話」是維繫關係的基礎,生活中有太多難以預料的情況,也許是現實環境衝擊,造成經營家庭的模式有所改變,有些情形兩個人心智前進的速度真的不會一樣,在互有快慢之間,一定會經歷陣痛期,但如果有長久相伴的打算,在這之中怎麼互相支持、耐心等待,都需要靠一遍遍的對話,一次次的溝通,讓對方理解自己當下的狀況,和能為對方做些什麼,重點是要「說出口」與「說些什麼」。
保持沉默,覺得對方該先說出口,無法讓彼此增進理解,能讓雙方展開溝通的對話內容,不會只有抱怨和檢討,也不會只有說服和強迫,不想溝通,是真的沒辦法改變(那還留在原地做什麼?),還是沒有耐心持續表達,等待改變發生?
抱怨可以逞一時爽快,但解決不了問題,我往往不太檢討男人,而是更想知道自己可以做些什麼,思索怎麼說、怎麼做,能有所改善,我沒有放棄繼續溝通,是因為我對婚姻品質抱有期待,所以我也一向不看罵伴侶或訴說婚姻有多苦的文章,因為那會降低我對婚姻關係的自我期待值,我對婚姻的期待,不是以誰為標準,而是期待「找到適合我們的方式好好去愛」。
在那些文章裡,會看到很多人同出一氣,「原來不是只有我這樣」、「原來別的男人也一樣」,感覺被同理、同仇敵愾,或覺得相較下自己的狀況也還可以忍耐,在這種尋找同類,語帶自貶苦中作樂的氛圍下,會不會很容易就認為「婚姻只能這樣」?而不想再為了自己的幸福去衝撞、去改變,默默的,就允許自己委屈、不開心,允許自己在同溫層裡互相安慰就滿足了?我並不想要自己的婚姻關係到最後只能用「算了」,來自我欺騙我不在意那些讓人不舒坦的事,因為我真的很在意。
關係的互動一定會日漸有改變,改變不見得是壞事,不對婚姻品質抱有期望,是因為害怕失望,失望來自於看到對方不如自己所想像,所以,不要對伴侶抱有太理想化的期盼,盡量如實的看待他的優缺點,也如實的面對自己心裡的感覺。
在名為「婚姻」的這趟漫長旅途中,我的旅伴有時看來很順眼,有時看來很礙眼,他看我也應該如此,但在這些情感波長高低起伏的過程中,美好的地方我還是會想與他分享,低落的時候他依舊會需要我的陪伴,即使知道旅途中會有風雨,我還是期待過程中看到的所有風景,只要我們持續對話,拋出自己的意見,也接住對方的感受,在與對方的缺點磨合的過程中,就會找到適合我們的方式,繼續好好地愛下去。
相關文章:我不喜歡罵男人、不經一事,不長一智?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