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聊起年輕時的戀愛總是熾熱,因為全心投入,所以失去時格外疼痛,但歷經幾次情感挫敗後,好似愛的力道也逐漸減輕,依然難受但不再如初次失戀有如死了一遍,是不是愛情會隨著次數越來越淡?

  現在的我認為,不是因為愛的濃度會逐次遞減,而是因為我們會逐次更懂得調整「愛對方與愛自己」的比重。

  從小也沒人教我們什麼叫「愛自己」,所以初步入情感關係,便容易將「愛情」視為除了理所當然的親情之外,「唯一」能夠證明自己值得被愛的方式。

  因此一遇到愛自己的人,會不自主的討好、配合,期望對方回報更多的愛,把「愛自己」的責任全部託付在他人身上。當我們把對方當成全世界,待對方離去,自己就失去了全世界。

  在情路上跌倒的過程中,如果有感於該把「愛自己」的責任全拿回自己手上的話,便不會只能依賴別人的填補,自己的世界便不會只剩下愛情。

  以賺錢來比喻的話,就是一開始我們總感覺,從別人手中賺到的錢(別人給的愛)幣值比較高,自己賺來的錢(愛自己)相較下沒有價值,可為什麼自己賺來的錢就會被貶值?

  但當我們學會把自己賺來的錢調高幣值,愛的帳戶靠自己也有辦法補足,便不會只能仰賴別人的給予,別人的愛就變得像是「利息」,萬一對方抽銀根,帳戶會有所減損,但自己也不至於破產。

  最難看開的,是非得要有別人來愛,才能肯定自己有存在的價值(這會給予對方很大的壓力)。

  而且,有時是我們自己把「愛」的定義狹隘化了,好像只有愛情關係中的愛才是真愛,但其實友情、親情,甚至陌生人的善意,都是不同形式的愛,是我們心中認定的「價值」高低不同,我們收獲愛的來源其實很多元、很豐富。

  套句前兩天看見Dr. Joe Dispenza 的談話,「你的想法和感受,創造出你的現狀」,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就會越把自己變得像受害者般可憐,覺得自己值得被愛,就會越看見身旁愛自己的人很多。

  「愛」不會越愛越淡,只會越愛,越懂得它的價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