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微笑閱讀:《黃金90秒情緒更新》1—駕馭情緒浪潮,成為情緒衝浪手

讀完這本書,也再度更新我對一些情緒的認知以及處理方式,整理出自己的心得也有助於自己學習。

重新認識「焦慮」:焦慮是一種壓抑

書內提及「焦慮」這種情緒,它未被列在八種負面情緒當中,卻時常被提及,我相當有感,因為近一年來自己的生活狀況變化頗大,有陣子我感覺自己深陷焦慮之中,感覺很惶惶不安,無法停止擔心未來的事,但作者的觀點讓我重新看待「焦慮」。

焦慮是感受被壓抑的後果。

當我們從某些不想觸碰或難以承受的事情抽離或轉移注意力時,那些感受並不會消失,它們通常轉以焦慮的形式出現,焦慮變成一種掩護,因為我們不想去體驗任何一種不舒服的情緒,表面上我們看似害怕結果不如預期,但內心真正擔心的,是這些不如預期的結果可能會為自己帶來不想要的難受情緒。

焦慮的背後,真正的感受是「脆弱」。

焦慮是因為想迴避這些不願承受的情緒,但撇除那些我們形容不安、焦慮的那些字眼,透露出來的真正感受是「脆弱」,有多少次在感到焦慮時,其實內心真正的感受是脆弱?我看到「脆弱」頓時覺得恍然大悟,我以為的焦慮,更細想是內心沒有安全感,覺得好像會被某種未知的人事物傷害,覺得自己很「脆弱」,這才是最貼切的情緒標註。

瞭解到這點後,瞬間也覺得更清楚知道自己的狀態,書內也提及與《情緒解鎖》相同的概念,當我們能夠清楚並且標註自己的情緒及感受,也會感覺更明白自己當下正在發生什麼事,增加對自己的掌控程度。就像我現在再想到那些令我焦慮的事,我感受到的焦慮程度就降低很多,因為我知道自己需要學著面對的是「脆弱」,我會比較能保持理性看看能為自己做些什麼。

轉換內在自我對話的版本

《黃金90秒情緒更新》也提到內在對話的重要性,提醒我們要停止嚴厲的自我批評。

「嚴厲的自我批評,是人們用來切斷或轉移不舒服情緒的手段。」(p.207)

像是「失望」和「沮喪」這兩種情緒總讓人覺得「心情不好」,所以我們會習慣用「我的能力不足、我不配、我沒有資格」當做分心策略,用自我批評的方式轉移面對情緒帶來的不適感,但我們真的如此認為時,情緒卻又會更糟糕。

因此,我們需要更有意識地覺察對自己的批評及負面的自我對話,因為用這種方式處理情緒,心情只會比讓自己直接去體驗並度過原本的不舒服情緒要更難受。這個部分剛好可以參考《強大內心的自我對話習慣》,學著克服內心的惡魔低語,讓我們學會如何好好與自己對話。

除此之外,面對焦慮時,我也要試著改變內心自我對話的句型。

會增加焦慮感的疑問句,都和「我」有關,「我能、我有、我會……嗎?」

我能做到嗎?我有資格嗎?我會成功嗎?當我們將這樣的問句丟給大腦時,它就會想辦法回答,這便會讓自我疑慮迅速增加,而疑慮又會強化焦慮,當我們懷疑自己沒有能力面對、沒有資源應付時,就會生出焦慮。

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問句改成正面陳述且篤定的句子,練習自我肯定句,並且以第三人角度叫自己的名字,和自己說話,改為「丹瑄能做到!丹瑄有資格!丹瑄會成功!」這麼做不僅有助於擴大自己面對情緒的彈性,還能為自己創造心理空間,讓自己理性思考,然後直接採取行動。

這一點剛好與我七月時每日送自己一句「自我肯定句」的練習不謀而合,使用正向且已經完成、已經具備的描述句型送給自己,肯定自己是、自己會、自己有,自己可以、或允許自己,這些都能讓自己更有信心。自我肯定,其實就只是說出「我是什麼樣的人」而已。

書裡不少觀點也都曾在不同的情緒書籍看到,也有些自己正在實踐的方式,但最重要的是讓我意識到自己還是會逃避承受某些情緒,我期待自己能再多生出一點勇氣,勇於置身於情緒當中,才能更讀懂自己。

當我們的內心擾生波瀾時,記得告訴自己,「我是情緒衝浪手」,乘在90秒的浪頭上奔騰,相信浪退後,我們會更看得清楚自己的真實感受。

最後,以貫穿《黃金90秒情緒更新》一書當中,作者瓊恩‧羅森伯格的重要想法作結:「做出一個決定,願意時時保持覺知,盡可能地去接觸當下的每個經驗,同時也願意去經歷並度過八種不適情緒之一(或更多)所帶來的90秒情緒浪潮,你就能追求任何你想要的人生。」

 

相關文章:
《情緒解鎖》實際練習:解鎖自己的情緒運作版本
《強大內心的自我對話習慣》—克服內心的惡魔低語
善待自己:練習自我肯定句

arrow
arrow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