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閱讀:《強韌心態》1—幸福生活少不了「活力」
微笑閱讀:《強韌心態》2—選擇更有活力的生活方式
微笑閱讀:《強韌心態》3—活力泉源:與他人連結
我自己覺得這一章的主要重點,在於情緒會影響活力程度,所以認識情緒的作用及明白如何調節情緒也相當重要,並且可以藉由參與有挑戰性的體驗,為自己轉換低落的狀態及提振活力。
接納負面情緒
首先,便是接受負面情緒的發生是生活中必然的一部分。
有時不那麼樂觀並不是不正常,也不用一味的要求自己一定要開心,而習慣性地壓抑或迴避負面情緒。一定程度的不安能提醒我們有些事不太對勁,需要留意甚至採取行動,不只可以促使我們改變行為,也能幫助我們將情況導向新的方向。
若我們把每件事都貶為無關緊要,或怪罪都是別人的錯,或許是讓自己免於面對不愉快的自我保護,但卻同時也阻礙獲得洞察,進而避免重蹈覆轍,也會讓自己無法明確地感知自己的情緒,心也會變得麻木。
只覺得「不爽」並無法解決問題,所謂的不爽到底是沮喪?挫折?又或不安?試著確認情緒名稱,當我們能明確標記自己的情緒種類,不只能讓我們感覺更有處理的能力,找出是什麼讓自己不安,也會讓我們學到處理的方式。
對負面情緒抱持負面看法的人,往往更容易受到它們的負面影響更深更久。試著探究自己的內心痛點,最痛的課題往往不脫接納、掌控和成就感這三個方面。想想通常是什麼小事會激怒你?是對工作排程的干擾?是感覺不被賞識?或是對自己與他人的完美要求?當我們能找到痛點,也就能更懂得如何應對。
與其致力於想完全消除負面情緒體驗,不如學著容許並適應各種情緒讓自己能體驗生活的圓滿。每個人都有處理不安和不確定性的偏好因應方式,有時是壓抑情緒,可能是轉移注意力,或許都很有效,但如果能根據情況調整最合適的反應方式會更有幫助。
相關文章:
解鎖自己的情緒運作版本
關於「情緒」這門課,分享個人學習階段
如何變得更正向?先接納負面的存在。
破解內在冰山,重塑人生版本
改變消遣方式
儘管我們都知道滑手機、上網或查看社群媒體頂多只能帶來短暫的刺激無法產生活力,但我們還是容易受這類被動娛樂吸引,因為工作已經很耗費精力,而空閒時間太寶貴,所以不想再花費腦筋在較具挑戰性的活動上,寧可透過這種安逸輕鬆的活動來體驗快樂。
但其實,可以舒展身體或心靈等較需要費力的活動或許當下未必快樂,但我們事後反而很有可能覺得有做這些事真是太棒了,並且感到自己過得更充實圓滿。尤其當你感到壓力時,更是要記得別縮回自己的殼裡,向外探索會更有幫助。
例如,學習新事物,可以滿足我們想成長和探索的心理需求,又或是玩桌遊、學一個新單字、睡前讀一點書等,只要是能增加知識學到新事物,能開闊眼界或提升覺察能力,可以拓展大腦或身體或兩者的活動都會很有收獲。
若能全心投入其中達到心流境界,更會覺得自己精力充沛,它能讓我們忘卻壓力和瑣碎的事物,並且補充耗盡的能量,獲得的心流體驗越多,活力越旺盛。我們的業餘愛好也能為我們帶來一種熟練、掌控和成長的感覺,幫助我們在混亂的日常生活中恢復秩序感,有時還能激發新的創意。
被動娛樂雖然也能讓人得到必要的休息,但若成為度過休閒時間的主要方式反而會起反作用,不花腦筋的消遣和有意義的參與是不同的。
相關文章:
找到心流時刻,主動創造快樂
《改變20萬人的快樂學》3—快樂的第二個誤區:追求優越感
除了接納負面情緒及改變消遣方式之外,健康與否的生活模式也會影響活力。
當我們沒有足夠休息精神不佳的時候,更容易放大壞情緒,誘發憤怒、不安等負面情緒,也會抑制正向情緒,並且讓人不想和他人互動。若能有充足睡眠,第二天也會感覺自己有較好的工作效率,心情也會比較好,壓力不那麼大的情形反過來也會讓人當晚較容易睡得安穩,睡眠與活力程度息息相關。還有留意飲食,又或增加戶外活動等等也能帶來好心情,這些都是老生常談但我們卻不見得留心或實踐的事。
身心一起調整
接受負面情緒與對抗消極思維,透過探索內心痛點和調整面對情緒的反應方式,也能更好地處理情緒帶動活力。改變消遣方式,專注於有意義、有挑戰性的活動和心流體驗,除了可以轉化低落情緒,也能增強活力並提升生活品質,還有睡眠和健康飲食也對活力至關重要。當我們的身心一起調整,就能有效提升整體活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