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主義的陷阱》及《內在恆定》1—完美主義是需要克服的缺點或是天生的優勢?
《完美主義的陷阱》及《內在恆定》2—完美主義的三個面向與五種類型
《完美主義的陷阱》及《內在恆定》3—如何擁抱不完美?
《完美主義的陷阱》及《內在恆定》4—如何應對「完美」的副作用
完美主義者常習慣性挑剔自己,所以在面臨不如預期的結果時,常只顧著挑自己的錯,甚至還覺得感到低落是一種失敗而不懂得安慰自己;完美主義者也不擅長減壓,反而會因為壓力越大表現越好,因此可能視放鬆為浪費時間,視休息為沒有產值的罪惡。
因此,《內在恆定》中提供八個行為策略,幫助完美主義者從負面的自我批評和高壓的自我掌控,轉為自我肯定與懂得舒壓,以此調節內在能量,擁有從自我傷害中修復的能力。
放鬆的重要性
在行為策略之前,完美主義者要先認知到放鬆的重要性,休息是有必要的。善待自己,就是將「放鬆」升級為優先重要的事,與刻意地為自己安排放鬆的時間。
「放鬆」分為主動放鬆與被動放鬆。主動放鬆是透過有意義、有創造性的活動來充填內在,比如走路、烹飪或繪圖、寫作;被動放鬆則相反,主要是在接收外來訊息以便放空、淨空自己,比如看影片、瀏覽社群媒體或小睡片刻。
我們若想要好好的恢復內在能量,就需要先淨空自己,再重新充實自己,缺一不可。只靠著放空舒壓,到後來會覺得內心空虛,只顧著一直充填,反而會過度努力更添壓力,允許淨空,才有空間容納充填的能量,內心的能量才會持續更新流動。
而適合各類型完美主義者的主動放鬆各有不同:嚴格型的人可以用健康的方式表達攻擊性,例如運動或健身;經典型的人喜歡一絲不苟關注細節,可以花一個小時擺設一層書架;巴黎型的人可以做些有助於感覺與自己或與他人有連結的事,例如準備給親友的包裹,或出門散步沉思;而混亂型及拖延型的人,可以做些能一氣呵成,有開始、有過程、有完結的事,例如做一頓飯,或是同一天內寫好感謝卡並寄出。
嘗試各種不同的休息方式,讓自己的身心恢復活力。
幫助自我修復的具體策略
1.重新敘述:調整描述一個概念或事件的言語,就是換句話說。比如:求助是能力不夠,可以改成,求助是拒絕放棄。當說法不同,看法也會跟著重組,便能獲得更有益的觀點。
2.留意說明與表達:說明,是告訴別人曾經發生、現正發生,或認為將來會發生的事;表達,是告訴別人自己對已經發生、正在發生,或認為將來會發生的事有怎樣的感受。例如,我明天要做簡報了,是說明,我覺得很緊張,是表達。光說明,會覺得事不關己;光表達,會無法理解發生什麼事。經典型和嚴格型完美主義者可能會過度說明讓人覺得疏離,巴黎型和混亂型則容易過度表達讓人搞不清楚他到底想什麼。要兼具說明及表達才是完整的,因此,學著提高我們對自己溝通方式的自覺,意識到自己的說話方式在他人聽來是什麼感覺,更有助於與他人溝通。
3.不做批判:不管評判自己是比人好或比人差,都是在為自身的價值設立好壞高低的條件,或給自己理由感到羞恥,所以不要帶著批判的心態看待別人與自己,才能擺脫評斷自我價值的習慣。
4.打鐵不趁熱:意思是指等狀態好的時候再來解決負面問題,因為這時候是最有能量、最有耐心也最樂觀的狀態,會以解決問題為導向,也能為未來難熬的情況預做準備。比如運動總有倦怠期,這時想化解倦怠往往倍感吃力,等過了倦怠期,在想重新開始狀態好的時候,便知道要為自己找到一起運動的夥伴,就可以在倦怠時互相激勵。
5.開口求助:完美主義者常不喜歡向人求助,甚至偽裝一切都好,只因為認為求助就顯得自己很失敗,於是容易錯把固執當成堅強,反而限制了自己的能力。每個人的人生都會遇到失落與迷惘的時候,開口求助有時反而能學到更好的經驗,幫助自己成長。
6.設立界線:界線是為了要保護自己的時間、心力與資源等設下的限制,決定自己哪些事可以接受,哪些事需要拒絕,理解自己當下的狀態,才知道何時要收緊界線,或何時可以放寬。如此才不會為了想到達到別人眼中的完美而搞不清楚自己的底線,反而造成自身的混亂。
7.好好休息:睡覺不是浪費時間,而是對大腦很有好處的事。我們的情緒和生理機能都會在睡眠中獲得再生,能做到穩定睡眠也己經做得非常多了。
8.做少一點:花時間釐清自己的價值觀,明確地去實踐自己重視的價值,少做一點讓自己能看起來很完美的事,與不要把時間心力消耗在不在乎的人事物上,才能更好地發揮自己的能力。
這些策略都能讓自己更友善的看待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或促進與別人的連結,有助於從完美主義的壓力中恢復。
我們已經是完美的
讀完《完美主義的陷阱》及《內在恆定》兩本書後,我對「完美主義」有更深刻的認知。
完美主義是我們的天賦,但我們可以不必追求時刻都要完美,並且認知到自己有能力可以應對完美主義所造成的自我傷害,以更正向的方式運用完美主義的特點,去完成想要做的事。
我們可以自我要求,但不必自我苛求;我們可以積極努力,但不必過度努力;我們可以有高標準,但不必是唯一的標準;我們可以追尋理想的自己,但不必否定現在的自己。我們原有的想法及追求不全都是壞事,只是我們需要更肯定自己已經足夠好,而不是再施壓一定要自己變得更好。
允許自己現在就可以喜悅,而不是等到有個成功的結果才可以開心;允許自己可以自我關懷,而不是要靠自我懲罰求進步;允許自己去探索過程中的樂趣,而不是只追求效率;允許自己隨時都可以有好心情,而不是只有好表現的時候才能獎勵自己享樂。
能挑剔與肯定自己的人,都只有自己。我們不必靠自我否定、優先討好他人,或不停歇的自我問責來壓迫自己要達到完美的境地,就算還有未能實現的目標,我們依然值得被愛,我們無需透過任何成功或外在事物來為自己「增值」,因為我們本身的存在就足夠完美。
最完美的時刻,就是全心全意專注當下,而不是一直追求理想,執著於已發生或未發生的事。當我們能學著觀察到自己的完美主義發作的時刻,並且有意識地做出回應,就能用更妥善的心態去運用完美主義的力量!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