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微笑閱讀:《喜歡自己就夠了》—改變不等於自我否定

近年來我對於追尋自身的「心靈改版」頗為投入,也很好奇自己還能如何轉變,而這本書提醒我留意面對「改變」的起心動念。

有時候,我們會湧現自己「必須要改變」的想法,往往是因為身處痛苦或困難之中所以想藉著改變來翻轉境遇。

那些痛苦或許讓人不喜歡現在的自己、覺得現在的自己不好,與認為現在的自己還少了些什麼,因此逼迫自己做出新的行為或勉強自己適應新的習慣,甚至想要大刀闊斧地一次解決所有問題,但這種急著想改變的心情,背後通常藏著自我否定的心態,且可能因改變的幅度太大又求好心切而壓力倍增,於是越改變就越感挫折。

不做出改變難受,做出改變又受挫,那到底該如何是好?《喜歡自己就夠了》便是作者藤野醫生提供的解方:在決定想不想改變、要不要改變,或怎麼做出改變之前,我們最該先努力改變的,是學著接納不完美的自己、喜歡原本的自己,與好好地善待和關照自己,這樣就夠了。

我們「不必勉強」自己一定要、必須要或應該要改變,就算不改變也沒關係,之後再改也不要緊。因為在喜歡自己的前提下,如果是真心為了未來的自己好,那麼自然而然會做出某些調整。

這與我現在看待自身學習心靈改版的想法相近,想要改版內在程式不等於我不喜歡前一版的自己,我只是想要活得更內外一致、更真實,並朝著自己喜歡的樣子前進,這樣的念頭也使我更樂於主動去修改不再適合的信念或做法。

不管舊版或新版,那都是我。改版,並不等於是否定過去的自己,反而更該感謝舊版的存在,正是有過那些經歷,才讓自己更清楚如何重新調整改造自己,活得更接近心目中想要的樣子。

以前我確實是因為受不了自己的自卑和乖寶寶特質而學著做出改變,但後來我明白,喜歡與接納不完美的自己,友善的對待自己,才是讓我不再自我挑剔與嫌棄的關鍵。所以我轉變心態,不再是為了想改變而改變,或覺得人生非要有所成長才有意義,我只是覺得「嘗試改變」這件事很有趣,也喜歡帶著好奇去探索內心世界的自己。

擺脫內耗讓我們更喜歡自己

作者身心科醫生藤野智哉以淺顯易讀的字句,分五個章節統整出能減少內耗的心法,讓我們更喜歡自己,不再從自我否定的角度要求自己必須做出改變。我個人偏愛書的封底所列精簡卻切中要點的歸納:

1.放下必須「盡全力」的迷思,就算做不到,也不要貶低自己的價值。
2.不可能討好所有人,也不必活得人見人愛,別委屈自己迎合其他人的標準。
3.別人的課題,不值得你總是放在心上,保護好自己的情緒,不想忍耐也無妨。
4.以自己想要的為優先,聽從自己的心聲不是自私,珍惜每一個會讓人感到幸福的小事。
5.想要改變很棒,重要的是用自己的步調和喜歡的方式做出改變。

這幾個心法的共通點,都是在破除那些我們原本覺得「理所當然」或「應該要做到」的價值觀,並提供重新詮釋的看法。這些既有信念大多與人際關係相關,不管是落入與人相較好壞高低的心態、想受肯定因此不自主地討好,又或是太過善良無法畫清心理界線,都會使我們倍感煎熬但又不知如何是好,我自己也曾經為此糾結許久,因此與書中提及的這些內容格外有共鳴。

微笑閱讀:《喜歡自己就夠了》—改變不等於自我否定

適合「乖寶寶症候群」的套書  

讀過藤野醫生的前一本書《討好自己就夠了》,我覺得能幫助慣性過度努力的人打破舊有信念與執念。這本《喜歡自己就夠了》,則讓總是自我否定的人更懂得如何接納自己,而「過度努力」及「自我否定」恰巧都是乖寶寶常見的心理痛點,所以頗適合乖寶寶們閱讀。

乖寶寶打從心底認為要夠乖才有被愛的資格,因此滿足他人期待和順從別人意見是乖寶寶習慣使用的生存策略,以致於乖寶寶很可能只懂得一味地配合、委屈犧牲,和壓搾自己要做到一切完美,以追求當個100分的乖寶寶為目標,未從思考自己想要什麼。

藤野醫生在兩本書中都提到,撇除考量別人期望與在意他人眼光,應該要更多問自己「到底想要什麼」,這才是讓自己幸福的關鍵,與推動自己做出改變的動力。

透過《喜歡自己就夠了》這本書,我再次意識到「改變」的本質,其實並非否定過去的自己,而是學會接納當下的不完美,進而自然地調整方向,並放下對「應該做到」的執念,減少內耗,讓改變成為由內而外的選擇,而非外在壓力的妥協。這種溫柔對待自己的方式,既能紓解因迎合他人而生的壓力,也能引導我們朝著內外一致的幸福狀態前進。

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是邁向真實自我的第一步;喜歡現在的自己,才能擁抱每一個未來的版本。做自己就足夠了。

相關文章:

微笑閱讀:《討好自己就夠了》—破除過度努力的執念
學著放下當個100分乖寶寶的原生設定
我足夠好與我值得
練習「接納」,是為了讓自己更好過

理解與接納過去的自己,才能活出新版的自己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丹瑄 的頭像
    丹瑄

    微笑探索家 丹瑄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