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愛情話題 (43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前一篇提了「親密感」,我們都希望與另一半的心理距離很貼近,不過關係中往往不會只有親暱升溫時光,最能影響親密感程度變化的衝突情形也時常發生,兩人如何處理衝突更是關鍵,處理妥當,有助於增進了解及提升親密度,處理不當,則會讓情感降溫或產生嫌隙。

  面臨情感當中的衝突狀況,你會如何反應?是就算吵架也要把話說出來,是感覺氣氛不對就迴避話題或配合對方意見,還是當下腦袋空白無法做出任何反應?

  我們的反應模式很有可能長久固定不變,也有可能經過年歲增長和生活歷練後,認知到原有的模式行不通,或自己不想再循原模式溝通,於是有所轉變。以我個人為例,我的反應進程是:從當機空白轉變為配合討好對方,然後一反弱勢改為壓迫對方,現在則是會把心裡的想法及感受說清楚。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面對愛情時,難免好奇想要知道對方到底有多喜歡我,有多愛我?所以會想以各種方式找尋答案,也許是看對方記不記得自己說過的話、看對方如何安慰傷心的自己,或是看對方擁抱親吻自己時是不是依舊熱情、看對方願意分享多私密的心事,我們會從互動裡的蛛絲馬跡確認對方的感情,但有一種探求情感深度的方式很自私也相當破壞關係,就是利用「考驗」來看看對方愛自己多少。

  比如交往前,有的人會覺得好像太快答應和對方約會就顯得自己沒身價,所以要先拒絕個幾回,如果對方肯繼續追求,才證明真的很喜歡自己,比如交往後,有的人總是踩對方底線,看對方在憤怒難受之際是否還記得包容自己,如果夠愛,那對方理應會為了自己、為了愛情捨棄底線,這種考驗他人心意的方式,或許真能測出對方的情感,但其實更顯露出自己想要在關係裡佔上風的心態,可能藉口說著為了保護自己所以要看到對方的真心,實則是想要證明自己的情感優勢而刻意傷害。

  考驗情感的方式常都是讓對方在「痛苦的情緒」(被拒絕、被激怒、被為難)和「自己」之間做選擇,並期望對方再怎麼難受都要優先選擇自己,等於是要對方抹滅感受只為了滿足自己的優越感,且可能懷抱著「對方應該要將我擺在第一順位,否則就是不愛我」這種理直氣壯專斷獨裁的認知,這樣「唯我獨尊」的愛情觀其實相當幼稚,使出這種手段的人,便是被前文〈愛情裡的暗黑力量〉所提「規則式」的意念所操控(連帶還有評價對方好壞及施壓要對方改變),認為在愛情面前一切優先,想看到對方把自己視為最重要的存在。

  這類人看似只愛自己,實則內心深處根本不相信自己值得被愛,不相信自己值得被好好對待,所以得使用這樣的方式證明自己的價值,滿足自己被愛的需求,除非看到對方真的把自己擺在第一位、看到對方渴求自己的愛、看到對方願意配合自己,否則就會懷疑對方不愛自己,對愛情及另一半也始終抱持不信任態度,無法擺脫猜疑,便會不由自主想測試對方,想先看對方的反應再決定自己要付出多少,原本「互相」的關係成了角力競賽,只想著自己不能有損失,而且通常要求對方無限包容的人,自己往往無法以同樣標準包容對方,所謂的「公平」是自己不能被虧待,所以不會顧及對方的感受,但是這世上除了父母,真的很少有人會理所當然付出無止盡的愛與寬容,這在關係中是很不合理的期待。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情感關係中,「安全感」一直是一門難解但又必然存在的課題,要怎麼建立安全感,和如何能擁有安全感,都只能經由關係中的兩人探索彼此的底線,討論出雙方都認同的方式讓人對這段情感放心,不過,每個人在情感之中獲得安全感的來源都各有不同,有的人覺得要照三餐按時報備行蹤,抓住人才不會有差錯,有的人認為得要掌管經濟大權才可以,抓住錢才不敢亂來,都有各自的道理,似乎很難找到共通方法一概而論。

  《心流》一書裡的內容給了我靈感,書內提到我們能用兩種策略來改善生活品質,並以人身安全為例,一是改變外在環境以更符合目標,例如門上再加大鎖、裝電眼、或是找保鏕護衛,二是改變我們體驗外在環境的方式以更貼近目標,意指調整自己對安全感的看法,而這兩個策略必須雙管齊下才能發揮最大效用,因為改變外在環境可能在一開始可行,但一個人如果無法掌控自己的意識,過去的恐懼或欲望很容易死灰復燃,內心便沒辦法擁有真正的安全感。

  我認為替換成情感關係中的安全感也相同,用來掌控彼此的法子(改變外在環境)也許有幾百種,但最重要的是要了解自己如何看待「安全感」這回事(掌控內心感受),如果總把背叛的風險判讀得很高,那安全感自然很低,就算安全機制做得再多也依舊覺得不放心,或許試著了解安全感從何而來,可能會讓我們更清楚該如何應對。

  感情裡的安全感必然建立在信任之上,但要求對方配合自己的約束手段以證明清白換取信任的做法,其實已經是先入為主懷疑對方無法自我約束,所以需要用強制的方法讓自己安心,若雙方一開始就不能互相信任,彼此又怎麼能放心投入感情經營?光是一直確認對方有沒有照自己的話做就耗盡心力了,哪還有時間好好認識對方?我覺得安全感還是得先由自己做起,兩人都要能做到讓對方願意信任自己,同時自己也願意交付信任給對方,在互動往來間加深信任的連結,便能構築穩定的安全感。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愛」是每個人的原始配備,但一開始我們不理解愛為何物,對於「愛」的認知,包括什麼是愛?愛與被愛的分別?都經由原生家庭傳遞銘記,我們是否擁有被愛的自信,相信別人會愛我們,這確實與從親人身上獲得多少關愛相關,但相較之下,學著如何去愛人對我而言更加困難(這代表我接收到原生家庭很多愛,感謝我的好運)。

  家庭狀況不同,每個人獲得的能力值(願意為對方付出多少)及技能樹(表達愛意的各種方式)也因此有所不同,但除了原始等級之外,我認為愛的等級還能經由後天的情感經驗再有所成長轉變(原生家庭給予的影響很深,但我認為並非完全無法改變),愛人的能力和技術是可以培養提升的,最重要的前提是自己想了解。

  每個人認知「愛人」的方式都不一樣,有抽象的版本,愛是無條件給予,愛是耐心誠實,愛是懂得為對方著想,也有具體的版本,愛是不論在一起多久外出都牽著手,愛是為對方煮一頓飯,愛是為對方生個小孩,愛的方式不同,但想要為對方付出的心意都相同。

  每個人感受到「被愛」的時機點也不一樣,看到對方為自己泡杯熱茶或帶份宵夜的時候,對方在自己難受時抱著給予安慰,又或對方主動告知生活計畫及安排,不同的時機,但觸發的感受都相同,能在這些情況感受到對方給予自己的關愛之情。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love.jpg

  我們觀察別人的情感關係,總是比較容易看出問題,但回頭看自己的情感關係,可能覺得自己的問題難如登天,又或根本看不出問題,看待別人與自己的狀況,往往都會這般「不符合比例原則」,放大自己想看到的事,縮小自己不想看到的事,或甚至迴避不看,但不看,不代表問題或困難會自動消失,不願意面對不過是將問題推遲,直到無法解決非得處理的時候,會更加痛苦。

  情感關係互動中會發生各種問題需要溝通處理,每一次的問題也許都有不同的解決方式,除了學習溝通之道,我覺得在這當中最重要的,是留意自己抱持著何種「心態」看待這段關係,那會影響及決定自己是否願意面對與如何解決問題。史丹佛大學心理學教授卡蘿‧杜維克(Carol S. Dweck),在《心態致勝》書中,將人們用來解釋世界、認知周遭事物的框架稱為「心態」(mindset),也就是說人們採取什麼心態,往往就決定他是什麼樣的人,將這概念套用在情感關係當中的話,「定型心態」一如其名,對關係的認知已經「定型」,認為兩人之間的一切都該固定不變,所以比較沒有應變的彈性,而「成長心態」,則是認為關係有「成長」的可能,雙方都可以經由相處的過程中調整改變,培養出更深厚的感情。

  如果對關係抱持著「定型心態」,常是代表覺得這段關係「命中註定」,對方就是對的人,這種想法看起來很浪漫,但若有意見上的落差與磨擦,這類人很容易產生的念頭是,「我們怎麼會變成這樣?難道他不是對的人嗎?」因為認為這段關係本該註定不會改變,會一直美好,若變得不好,那就代表是這段關係不對,是眼前的這個人不對,而不是彼此需要調整,有時候會因此喪失解決的意願,直接放棄關係。又或是另一種版本,「我命中註定欠他的、命中註定遇到這種爛人」,所以自暴自棄,讓自己喪失重新開始的動力。

  如果對關係抱持著「成長心態」,常是代表覺得這段關係之所以美好,是因為彼此都願意付出,理解感情中的雙方鮮少有天生完美的契合,畢竟每個人都不完美,所以當發現想法有差異的時候,比較會願意花時間對話,理解彼此想法,認為可以透過持續溝通找到共識,只有兩人願意協調磨合,共同投入經營,才能延續關係,藉著這樣的機會也能更瞭解對方,讓關係更親近。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近日因為疫情影響,與遠在異國的另一半只能用視訊連線通話,我們聊起居家隔離有人被罰款的事情。

  我:「有人因為不遵守居家隔離的規定,所以被罰百萬,還被強制執行罰款。」
  他:「是喔,居家隔離的規定不是最近才定的嗎?有這樣的法源依據啊?有經過三讀嗎?」

  聽他這麼說,我就迅速上網查了居家隔離的規定內容和立法的過程然後向他說明。

  他:「開罰單可以理解,但是居然還可以強制扣銀行存款和保單,這樣執行上不會有問題嗎?」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次若有不那麼熟的人與我聊起感情事,提到告白失敗或追求失利時,我就會拿自己告白失敗,敗了再戰的經驗安慰,但對方聽到是我主動告白,甚至求婚,總顯露訝異的神情,然後我就會覺得,「呃,有什麼好驚訝的嗎?啊,性別平權(?)的路還長著呢。」

  追求不該依性別決定誰該主動或被動,而是,「我」想主動或被動。我向來對於自己勇於主動追求而驕傲,並不因為我是女生還勇於主動追求而驕傲,這兩者不一樣。

  男生主動好似理所當然,女生主動,就會被加上「倒追、倒貼」的貶值標籤,或是告白失敗了就會被訕笑得更厲害,為什麼?一樣是追求,大家都害怕失敗,但能鼓起勇氣主動追求(也等於擁有被拒絕的勇氣),不管男女,都該給予祝福,沒有誰的主動比較「不值錢」。

  嘲笑別人告白失敗的人,我「祝福」你們都不會有人跟你們告白,哼哼!

  當然我不是鼓吹一定要主動,被動也沒什麼問題,主被動只是手上擁有的權力不同而已。被動的人擁有決定「要不要被追,關係要不要開始」的權力,但,主動的人也擁有決定「要不要繼續追求,或另起爐灶」的權力。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聊起年輕時的戀愛總是熾熱,因為全心投入,所以失去時格外疼痛,但歷經幾次情感挫敗後,好似愛的力道也逐漸減輕,依然難受但不再如初次失戀有如死了一遍,是不是愛情會隨著次數越來越淡?

  現在的我認為,不是因為愛的濃度會逐次遞減,而是因為我們會逐次更懂得調整「愛對方與愛自己」的比重。

  從小也沒人教我們什麼叫「愛自己」,所以初步入情感關係,便容易將「愛情」視為除了理所當然的親情之外,「唯一」能夠證明自己值得被愛的方式。

  因此一遇到愛自己的人,會不自主的討好、配合,期望對方回報更多的愛,把「愛自己」的責任全部託付在他人身上。當我們把對方當成全世界,待對方離去,自己就失去了全世界。

  在情路上跌倒的過程中,如果有感於該把「愛自己」的責任全拿回自己手上的話,便不會只能依賴別人的填補,自己的世界便不會只剩下愛情。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到別人不敢追求所愛時,還是覺得不去嘗試真的太可惜了,回頭看自己的情感歷程,發現我的選擇挺一致性的,勇於追愛。

  從小,我就是比較不會隱藏感情的人,旁人總看得出我喜歡誰,而有機會我也會讓對方知道我的感覺,雖然對方不見得喜歡我,可是我還是覺得說出來沒有什麼不對、不好,那時也沒有把一般認為女生在感情上應該「被動」的這種想法套在自己身上,所以我一直選擇主動示愛(我爸媽都很內斂,真不知道我學了誰),應該也是因為我不喜歡「等待」和「忍耐」,沒有耐性,所以憋不住心裡話,一定得說出口。

  等到年紀漸長,才發現原來女生主動會被形容成「倒追」或「倒貼」,聽起來實在不甚舒服,綜然不解為什麼女生不能示愛,但也不想被如此形容,可是遇到喜歡的男生時,還是會忍不住告訴對方。在沒說出口的後悔,與說出口被拒絕感到難過之間,我寧願被拒絕,寧願把感情說出口,我認為,不管男女,追求的本質都一樣,而不是誰該處於追或被追的角色。

  我不知道自己這種「心理韌性」從哪裡學來的,但是我決定說出口,只是單純的因為我想說,而且我打從心裡覺得,表達感情是我的權利,但對方接不接受也是對方的權利,對方不喜歡我,那我就接受事實,離對方遠一點,不可以強迫別人,也不能給人家添麻煩。

  在情感上被拒絕,是我在告白前就明白可能會有的結果,雖然我會難過,可是我這麼想,「我還會有別的人可以喜歡」,「會有別的人喜歡我」,我沒有把「拒絕」與「抹滅自我價值」連結在一起,對方拒絕我,不等於我不值得被愛、我沒有存在的價值,「拒絕」在我心裡的重量,沒有那麼沉重,就只是少了一個喜歡的人,在愛情進一步展開之前,告白失敗,我還是能再鼓起勇氣主動追愛(我歸功於雙魚座需要愛情的浪漫天性)。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有時我會到PTT婚姻版看看最近「流行」的婚姻議題,不脫金錢、相處、性事、親子教養、價值觀、外遇相關內容(靠北系列也大抵如此),會看到各類婚姻故事,有些還真可列入都市奇譚。

  而不管文章標題是求助又或是取暖抒發,大致上可歸納為三類:
  1.已有主觀定見,想證明自己是對的,例如:他很過份、是我想太多嗎。
  2.收集AB方案統計,例如:該不該離婚、該不該留下。
  3.與對方有心結尋求溝通或釋懷方式,例如:該怎麼辦、過不去的關。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生是第一次

  看到有人以韓版《月薪嬌妻》來類比韓劇《今生是第一次》讓我產生好奇,不過看完第1集後,我覺得這是兩齣不同的戲。

  主要應該是因為男主角職業都是頂尖程式設計師、都想追求生活安定平穩與對情感冷淡,女主角相同面臨失業、都擅長打掃且自我認同低落狀況,加上之後男女主角皆因為各取所需而簽結婚契約、最後真的愛上彼此所以被相提並論,可是,主角的人生背景和個性設定並不一樣,也讓故事的走向有所不同,老梗怎麼串出新火花,也讓人想繼續看下去。

  日劇《月薪嬌妻》裡平匡在遇到實栗後,呈現出沒談過戀愛所以不擅長與人有情感往來的呆萌感,用可愛的角色和劇情輕巧帶出「婚姻制度中夫妻的功能性與家庭地位」等議題。

  而韓劇《今生是第一次》裡世熙孤傲自我,對旁人冷漠畫出明確界線,待人甚至可說苛刻,他在意的只有房貸與貓咪,起初遇到智昊也仍是不想有太多互動連結,又再加入兩對情侶,探討何謂婚姻、婚姻的本質、婚姻制度中的陋習等,主要著墨在女性面對婚姻的內心想法,也展現了女人在職場及家庭中的生存難題,韓劇集數也較日劇多,所以談論的內容有更多層面。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Nov 15 Tue 2016 23:21
  • 界線

  情感裡關於「界線」這回事,每個人標準不同,很難明確劃分或規範,於是便有了(美好的?)曖昧空間。

  在肢體接觸的界線上,他覺得勾肩搭背沒關係,她覺得勾肩搭背就會動心;她覺得勾手臂只是釋出善意,他覺得勾手臂就是在展現關係。在言談往來的界線上,他覺得三餐問候只是友好,她覺得三餐問候是示好;她覺得每天談心只是基本認識,他覺得每天談心是在表現追求。

  兩個人的認知很有可能天差地別,只能試著找機會觀察對方和別人的相處模式是否和自己一樣(但已經心動的話,戴了玫瑰色眼鏡判讀很容易失準)。

  如果界線標準差距大的兩人交往,身心界線範圍大的那一方也許可以為了男女朋友的要求而和別人畫清界線,但很有可能就只是依照要求,而不是真的清楚或覺得自己該畫清界線,那身心界線範圍較小的人就會比較辛苦。

  你的要求只條列出她不能跟別人牽手,卻沒說到不能被別人摟腰,你生氣她可能還不明所以,因為她真的沒讓人牽到手啊;妳的要求只條列出他不能載妹回家,卻沒說不能一起坐車回家,妳生氣他可能還覺得妳無聊,他都依要求後座只載妳了啊!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旁看著別人的愛情經歷,當幾段愛情總是以相同的模式開始與結束,我們就很容易能點出別人的盲點,也許是用自尊交換愛,也許是把依賴錯當愛,多半會看出別人需要改變的關鍵點,但面對自己的愛情狀況,又是不是能夠像看待別人的愛情一樣,明白到底問題出在哪裡?

  這兩日翻書時看見一段話,我以自身的話語表達,大意是指,我們談過的愛情都會突顯出自己該學的課題,即使每段愛情裡的狀況不同,根本的感情課題其實都相同,除非我們學會了,才會改變一再循環的模式。我突然明白,以往只感覺自己應該要改變,但那時不知道自己的感情課題到底是什麼,現在我知道了。

  我曾經寫過一篇小說名為「背影情人」,以自身經歷描述情人如何沉迷於電玩之中而忽略身旁的人,後來在與現任老公交往四年左右,我寫了一篇文章名為「工作寡婦」,談著怎麼調適兩人少見面的心理狀態,現在想想,其實兩段戀情,情人與我相處的時間都不多,一個是專注於電玩,一個是專注於工作,兩人都是在做自己喜歡或想做的事,一開始我安慰自己,至少他專注於工作感覺生活比較穩定,感覺比較積極上進,但自我安慰比不上心頭那股「工作比我重要」的念頭,當時也曾想,為什麼兩任情人都不能再給我多一點時間?

  然後我反問自己,又為什麼他們不給我時間,我就要浪費或難過的度過?我才應該要給自己多一點時間,並且決定不再把生活的重心及愛情的重點放在「等待」上頭,把那些「我不重要」、「對方不在意我」的自卑念頭拋掉,專心地把日子過好,按行事曆先排定約會時間,可以約會的時候開心投入專心相處,無法見面的時候,我做自己喜歡的事,上自己喜歡的課。

  當把焦點移回「讓自己更好」,反而一切都輕鬆自在許多,我不會老掛念著這週又比上週少了幾小時碰面,自然也不會在約會時端出晚娘臉抱怨,而是能帶著愉快的態度分享生活,或給予辛苦的他安慰,後來我才知道,其實他心裡對我感到抱歉,但更多的是感謝,感謝我的體諒與陪伴,感謝我沒有離開。現在,有空的時候晚餐約會,他沒空的時候,我一個人也能好好安排。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失戀的人看見這篇文章標題應該會嗤之以鼻或是感到憤怒,失戀帶來的只有痛苦難
過,怎麼可能是禮物,我以前也有相同感受,但某一天,我突然找到隱藏在傷害之後的
禮物。

  現在聽人談起失戀的事,我大概都只會靜靜聆聽,不再多作安慰或多提意見,復原
的必經過程得自己體驗,旁人說再多加油打氣,也不及自己一個念頭轉彎,朋友難受的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男人怕麻煩,怕女人囉嗦,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不
說沒有事;女人怕疏遠,怕男人沉默,不說是一定有事,說小事代
表是大事,這就是男女的差異,男人不愛說,而女人什麼都想問。

  有的男人覺得要解釋「工作不順的前因後果」很麻煩,女人聽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曾在街頭見識過男女激烈怒罵,又或是冰冷的僵持,兩種狀況
都讓人敬而遠之,當雙方在情緒及意見上互不相讓,就會轉變成激
烈的爭執,不管是熱吵或冷戰,只要有一方不投入戰場,戰火就很
難持續延燒,不想吵架,沒人能逼迫著開口。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被宣告情感結束分手的時候,第一個念頭往往是「我到底哪裡
做錯」。對於被捨棄的自己大感挫敗,不免想著是自己哪裡做得不
好、不對,會否定自己曾擁有的疼惜,與付出過的作為,否定對方
曾喜歡自己的事實,甚至否定自己值得被愛。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維繫感情時,會有些行為或認知默契,讓兩人都感覺有助於互
動氣氛,也許是睡前的晚安吻,也許是節日時的手寫卡片,這些能
讓彼此快樂的好習慣,我們都應該保留,此外繼續尋找並養成更多
讓人開心的新習慣,持續加溫感情。在我的情感關係裡,我認為的
好習慣概括為兩點,「輕鬆一點」和「貼心一點」。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些人談感情,一過了熱戀期就彷彿轉瞬墜入地獄,要不唉嘆
對方貼近地讓人生膩,要不整日看管對方提心吊膽,原本的甜蜜快
樂在無法喘息之中消磨,更沒想到過量的愛情讓人不能好好過自己
的生活。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都會想找個無話不談的伴侶,又或找個至少有話就說的伴
侶,總之,是希望找個能好溝通的對象,期盼能在雙方想法不同時
有較順利的協調過程,可是,我覺得「溝通良好」這件事,不光是
看彼此間如何表達,還要檢視選擇沉默的時機。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