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閱讀:《心理摩擦力》1—為什麼我們抗拒改變?

這本書用一些行銷的例子來說明,為什麼有些創意和改變明明看起來很棒,但市場上的回應卻未如想像中的受歡迎?

原因出在,人們面對新的事物與改變時會不自覺地心生抗拒,而那股心理抗力就叫做「心理摩擦力」,因此,要想讓人接受新的事物或願意改變,重要的並不是讓新的創意或改變看起來更具價值或吸引力,反而關鍵是在於如何降低人們心裡的摩擦力,讓人們願意採取行動。

讀完書後,我認為書中所提的概念其實並不侷限於行銷層面,若轉為套用在養成日常生活習慣或自我成長方面也相當適用。

好比有時候我們會為了實現某些目標而設立新的計畫,並希望據此養成新的習慣。想要身體更靈活健康,所以打算培養運動習慣;想要增進各項認知,所以準備培養閱讀的習慣;想要減輕身體負擔,所以決定開始養成自己下廚的習慣。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可惜、遺憾與後悔的痛苦指數

前幾日與好友聊起彼此這幾年的生活轉變,和重大的人生事件帶來的想法和感受,後來好友問我,「那妳會覺得後悔嗎?」

我確實有想過這個問題,可我誠實面對自己的感受後發現,前些時候真的覺得後悔,但現在的我則是感到遺憾,梗在心裡的痛苦指數已經有所下降,而我希望待時間再拉長之後,它們會再淡化變成可惜。

對我而言,可惜、遺憾又或後悔,三者的定義和痛苦指數皆不相同,我一直在學著讓自己的人生少點後悔,所以在做出決定前,它們也會變成我衡量的標準。

1.可惜,是木已成舟的惋惜,痛苦指數最低。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微笑閱讀:《FUN的力量》2—實踐樂趣

微笑閱讀:《FUN的力量》1—真正的樂趣

想增進生活的充實與滿足,懂得利用樂趣充電是一個好方法。《FUN的力量》特別專門剖析「樂趣」這件事,讓我們更能懂得什麼是樂趣,與怎麼樣讓自己活得更有滋有味。

書中提及,所謂「真正的」樂趣,包括放鬆自由的有趣靈魂,與人或事產生深刻的連結,並且專注於享受當下感受。當我們知道這些要素後,便可以試著營造容易擁有樂趣的狀態或氛圍,但不必太刻意想著一定要創造更多樂趣,會適得其反。

而如何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有樂趣?可以試試以下步驟。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微笑閱讀:《FUN的力量》1—真正的樂趣

我自詡為「微笑探索家」,是因為我持續記下每天讓我展露微笑的生活亮點已有十年之久,透過「自我觀察及紀錄」個人生活的內容,探究是什麼樣的人事物能讓我微笑,以及讓我微笑的關鍵。

會想到觀察自己的微笑時刻,是因為我認為「真心微笑的瞬間=當下的我是快樂的」,而我希望能為自己創造更多快樂,所以選擇從「微笑」著手。

統整我多年累積的紀錄,我的「微笑關鍵字」大致上是:「感恩」與我互動的人;「欣賞」能提升經驗值的事(完成挑戰、學習新事物、投入喜好或選擇善良);「珍惜」能撫慰情緒的事物。

只要出現其中一類,就足夠點亮我的一日生活;出現兩類,那一天一定過得很充實;若三類都在同一日出現,那勢必幸福感滿滿。這也讓我更加清楚,做出何種判斷及選擇可以增加微笑時刻,為自己的生活添加快樂。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微笑閱讀:《完美主義的陷阱》及《內在恆定》5—完美主義者的休

《完美主義的陷阱》及《內在恆定》1—完美主義是需要克服的缺點或是天生的優勢?
《完美主義的陷阱》及《內在恆定》2—完美主義的三個面向與五種類型
《完美主義的陷阱》及《內在恆定》3—如何擁抱不完美?
《完美主義的陷阱》及《內在恆定》4—如何應對「完美」的副作用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微笑閱讀:《完美主義的陷阱》及《內在恆定》4—如何應對「完美

《完美主義的陷阱》及《內在恆定》1—完美主義是需要克服的缺點或是天生的優勢?
《完美主義的陷阱》及《內在恆定》2—完美主義的三個面向與五種類型
《完美主義的陷阱》及《內在恆定》3—如何擁抱不完美?

當我們將完美主義視為負面缺陷,就很容易認為只要消除或克服完美主義,就能改善所有生活層面中的問題。但事實上,完美主義是一種天性,就是會驅使我們想要再挑戰多一點、想要成長、想要看到自己能做得有多好,想要填平現實與理想的落差,尤其是在嚮往優異的領域中,更是放不下想努力的衝動。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微笑閱讀:《完美主義的陷阱》及《內在恆定》3—如何擁抱不完美

《完美主義的陷阱》及《內在恆定》1—完美主義是需要克服的缺點或是天生的優勢?
《完美主義的陷阱》及《內在恆定》2—完美主義的三個面向與五種類型

我想大家或多或少都有聽過一個面試的訣竅,就是若人資問及你個人的缺點時,回答「完美主義是我最大的缺點」幾乎成了模板答案,因為這能讓人覺得你會為工作付出很多時間、心血及努力去完成所有的任務,是「完美」的員工。正是這種印象,會讓人覺得要追求成功就勢必得一切完美。

於是,許多人為了到達「完美=成功」的境界,因此犧牲大量的個人時間或健康,想盡辦法要自己考慮到每個變數、掌握每個可能,直到陷入過度思考之中仍無法停止,即使身心疲憊不堪卻依舊逼自己要追求心目中的完美。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微笑閱讀:《完美主義的陷阱》及《內在恆定》2—完美主義的三個

《完美主義的陷阱》及《內在恆定》1—完美主義是需要克服的缺點或是天生的優勢?

讀了幾本關於「完美主義」的書,書裡針對完美主義的分類都各有不同,也能幫助我們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自己的完美主義。

《如何成為不完美主義者》一書中,針對完美主義者的「思維傾向」,將完美主義分為五個類型,每個人可能會複合好幾種偏向。

微笑閱讀:《完美主義的陷阱》及《內在恆定》2—完美主義的三個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微笑閱讀:《完美主義的陷阱》及《內在恆定》1—完美主義是需要

察覺到自己有「完美主義」的傾向,是源於我終於意識到自己深受「不被愛與自卑」的痛點所掌控。因為覺得自己不夠好,所以拼命追求與表現完美,以掩飾我內心自覺的不足感,並證明我有值得被周圍的人所喜愛的資格。

我內在的信念於是刻下了扭曲的認知:除非我是完美的,不然我不值得被愛,而完美主義就成了我認為能讓自己獲得被愛的方式。

因此我一直沒發覺自己被這種「怕被人發現我不夠好」的畏懼推著前進,也為了要讓別人都覺得我哪兒都很好,所以我慣性討好,努力地配合與達成別人要求、別人的開心比我自己的快樂更重要,與壓抑自己的情緒及感受只允許微笑示人。縱使旁人說我EQ好、說我人緣還不錯,但我自己清楚,我其實並不快樂,我不過是戴上面具偽裝自己是個好人,只因為我更害怕別人討厭我。

而這些心態與想法,都是在我終於看見自己內心深處的恐懼之後才逐漸變得清晰,在這之前,即使我有感覺心裡總有股說不上來的空洞感,但我不知道到底哪裡不對,明明我很努力了呀,為什麼我還是覺得不快樂呢?「一定是我做得還不夠」,那時是這麼想的。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職場上的期待值與容錯空間

在工作時,你期待自己做出什麼樣的表現?你對同事的期待值又有多少?又,你知不知道別人對你的期待有多高?

瞭解自己想要表現多好的決定比較容易(只是,想要好好表現與實際上表現的評價可能也會有落差),但有時我們會錯估自己對別人的期待,與誤判別人對我們懷有的期待。

因為我們對他人,與他人對我們的期待值,往往都取決於於互動的經驗,又或是在職場中的「名聲」。 

名聲在職場上重要嗎?好像是挺重要的,名聲好壞會影響別人待你的態度、升遷的機會或得到的資源多寡。雖然它同時也很虛偽,但不得不說卻會帶來實際的影響。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微笑閱讀:《最佳狀態》3—職場上必備的軟實力

微笑閱讀:《最佳狀態》1—擁有滿意的一天
微笑閱讀:《最佳狀態》2—高情商讓人更容易進入最佳狀態

情商之所以能使人更容易進入最佳狀態,是因為能幫助我們覺察並管理自己的情緒,自覺當下的情況並靈敏地因應變化,並能從挫折中恢復接續前進,還能同理他人的感受以建立更緊密的連結。

如果在工作場域中的人也擁有高情商,尤其是領導階級著重情商的話,更是能建立一個可以互相支持合作並且發揮高度效能,每個人都達到最佳狀態的神團隊。這本書的後半段,主要在說明情商對於領導階級的重要性。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微笑閱讀:《最佳狀態》2—高情商讓人更容易進入最佳狀態

微笑閱讀:《最佳狀態》1—擁有滿意的一天

這篇內容主要探討情商的作用。為何高情商能使人更容易進入最佳狀態?因為高情商能幫助我們察覺自己當下的處境與情緒,能迅速地做出調整並專注投入目前的事項,以更妥適應的方式回應環境。

那我們又該如何培養高情商?書中將我們應該學習的情商能力分為4個象限12種能力,並說明相關的內容。

微笑閱讀:《最佳狀態》2—高情商讓人更容易進入最佳狀態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微笑閱讀:《最佳狀態》1—擁有滿意的一天

在讀完前一本書《強韌心態》後,我明白能否擁有「活力」與提升自己的活力對日常生活的幸福感相當重要。如果我對每天的生活都能抱有期盼,隨時都覺得自己反應靈敏,充滿精神與元氣,那應該會是很棒的一天。

後續翻閱《最佳狀態》這本書,則擴展了我對「很棒的一天」的認知。我們感覺狀態很好的某一日,懷有活力只是其一,我們可能還覺得自己工作的時候很有生產力,安排的事項如期完成,就算中途有問題也能迎刃解決,總之那是個覺得自己充分發揮自身能力而且獲得成果的日子,並且從中體會滿足感和成就感。

這麼多年的工作歷程中,我確實曾體會過這種感覺,雖然忙碌但卻能樂在其中,努力完成任務後還有一股暢快感,同時也帶來自我激勵與肯定,讓我知道原來自己能做到那麼多事,原來自己擁有那樣的能力。這是我也想持續追求的狀態。

而能否達到這種「最佳狀態」,原來都與「情商」有關。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微笑閱讀:《什麼是真正的朋友》—彼此都希望對方開心
最一開始吸引我的是書名《什麼是真正的朋友》,我頗好奇作者會如何為「朋友」做出定義。

對我而言,我認為的「朋友」,是彼此互相尊重,相處起來舒服、互動自在與價值觀相近的存在。很幸運的,我擁有幾位知根知底且互相參與對方人生不同階段的好朋友,與他們在一起,我總是能獲得許多溫暖及智慧。

而對於作者齋藤老師來說,他認為真正的朋友是:「朋友是在一起的時候很開心,能讓人露出笑容、變得有活力的存在。」(p.3),笑容不單是指因為好笑的事而笑,而是指會讓人心情開朗、受到鼓勵與帶來勇氣的正向感受。

我意識到我們之間的差異。我對於「朋友」的限定條件比較多,要尊重、舒服、自在、價值觀相近,這代表我現在更傾向選擇友誼的「深度」。但要能知道對方有沒有這些我喜歡的特質,會需要較長的時間交流,這種預設要花較多心力的心態或許不利於我交新朋友。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討厭」是情緒的底線

平時我已經很習慣帶著「感恩」的濾鏡看待一切,所以我一直覺得自己是幸運的人,但要能感恩所有的人事物,有時確實不是那麼容易。這種時候,我就會切換另一種情緒設定——只要我能夠「不討厭」遇到的人事物,其實就夠好的了。這種轉換情緒的方式是讓我維持情緒穩定的方式之一。

不討厭,代表雖不到喜歡的程度,卻也不厭惡,對我而言是比較中性、持平的情緒,我不用投入太多情緒成本或被勾起太激烈的情緒。我會做這種情緒調整,是有感不管是正向或負向的情緒,其實都會耗損不少的情緒成本,尤其在我能量不足的時候,兩種起伏都會對心靈造成或多或少的負擔,所以會轉為以比較不消耗能量的方式面對外界人事物,也可以將情緒的開關握在自己手上,不由出現的人事物來決定。

面對不喜歡的人事物

我們可能會為生活中的人事物貼上不同的標籤,喜歡的、討厭的,有興趣的、想迴避的,不同的標籤會引起不同的情緒,而「不討厭」也是其中一種。所以,或許可以試著在正負向的註解以外,加入另一種選擇。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