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左耳目前是重度聽損且有耳鳴,右耳仍正常(音量大於85至90分貝數我才聽得見,差不多是摩托車排氣管消音器拔掉的引擎音量,平時我們說話的聲音約40分貝,一般正常值約20分貝如鳥叫聲就能聽見),那單側聽損是什麼感覺?

      就像耳機只聽得到一邊,聲音會變得比較單薄,就算一耳聽得清楚,有時也只會聽到「聲音」,容易錯過「內容」,加上只有一側能聽到聲音所以無法聽音辨位,平衡感也比較差,只能用優耳接聽電話,因為左耳完全聽不到電話裡的聲響,外出時環境聲音一嘈雜,加上左耳的耳鳴干擾,我得用右耳非常專注的聽才比較有辦法跟上對話,也常問「你剛才說什麼」,不自覺會頭側一邊以便更聽清別人的話,也不自覺更大聲說話,你說這些對生活真的有什麼很重大立即危害的影響嗎?目前倒是沒有,只是擔心帶給別人困擾(請別人一再重複講過的話會惹人心煩和我說話太大聲),與我偶爾會覺得有些無奈,因為我的世界再也沒有「全然安靜」的時候。

      近日釐清可能造成我聽損的原因後,帶給我的深刻體悟就是「認真聆聽生命中的每個訊號」(不管身體或心靈)

      就結論來說,我的左耳聽損是自己輕忽所造成的。兩年多前2018年某天早上起床,我左耳發出一陣尖銳的耳鳴,之後開始聽到規律的呼呼風吹聲,我正在浴室裡,一開始以為是浴室的抽風機壞了,但總覺得好像不太對,後來我捂住左耳,發覺右耳聽到的抽風機是連續運轉的聲音,而且出浴室後耳裡的風吹聲還持續不斷,我沒遇過這種狀況,除此之外也沒有其他不適。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另一半在國外工作也兩年多了,以往每隔數月我就會與他見面,沒能碰面時我倒也怡然自得,好好把握屬於自己的時間,反正之後就能會合。去年2月份本來準備前往異地和他一起生活,怎料因為疫情影響,我們被迫成為「非自願遠距夫妻」,心情也從以往的「只是還沒見面」到如今的「不知道何時能見面」,大幅轉變截然不同,現在算來也差不多快滿一年沒見到他本人了,這是我們第一回分離這麼長的時間,而且還持續破紀錄當中。

      雖然科技發達可以視訊通話,看著對方的臉孔,藉著對話可以彌補些許思念,撫慰些許寂寞,但終究也還是分隔兩地,現實狀況是各自的生活都得面臨不同的挑戰,彼此都對對方的生活變化施不上力,只能精神支持並信任對方的決定,即使明白愛與關懷都仍在,可還是遠遠不及能在同一個屋簷下生活與互動的感覺,沒有預料到的狀況衝擊我們的關係,我們只能學著因應與適應,讓愛不受限於距離。

      而在聊天的過程中,不管是分享彼此近況、最近需要解決的問題,又或是講著過往旅途中吃到的美食或體驗,我都能愉悅的投入其中,但只要講到幾個字眼,我就會瞬間胸口揪緊喉頭泛酸,忍不住哽咽說不出話,總得先暫停一下深吸口氣才能繼續話題。

      最讓我感到扎心的字眼有兩個,其一是「上一次」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生中最需要花時間學習的課題是什麼?認識自己。

      人生中最重要且必須學習的課題是什麼?愛自己。

      這兩項人生中舉足輕重的關鍵課題都無法只靠他人指導或閱讀習得,更得要「親身實踐」,透過自身體驗才能獲得專屬於自己的智慧,我摸索實踐了約莫十年,目前還在路上。現在我會說「認識自己」與「愛自己」是至關重要的人生課題,但曾經我也不放在心上,或說根本沒意識到它們的存在。

      自小排行老么的我倍受父母疼愛,他們對我未曾有過於嚴格的要求,我也還算得上是個聽話的乖孩子,沒讓爸媽太過操心,讀書選科系,又或是出社會工作,大多都聽長輩的建議做決定,除了戀愛對象是我自己找的之外,其餘的事我認為既然自己沒別的想法,那照做也無妨,而且按父母的意見去做能讓他們開心與放心,那就是身為女兒應該要做的事。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微笑閱讀,讀完讓人會心微笑的書,記下觸動我心之處,留住瞬間片刻的體悟。

       「你都沒在聽我講話!」有多少次你在和另一半、朋友或其他人認真談話時,看到對方分心失神而忍不住抱怨,或心裡這麼埋怨?我們之所以在人際關係中感到寂寞,有很大的原因來自於不被傾聽,沒人要聽你說什麼。

       「你上一次傾聽別人說話是什麼時候?而且是『真正的』傾聽,不去想接下來要說什麼、不低頭瞄手機、不急著發表意見。上一次有人『真正的』傾聽你說話又是什麼時候?認真聽你要表達的事,給的回應一針見血,讓你覺得自己真正被理解。誰會傾聽你的想法?」作者凱特在開篇初始就拋出犀利的問題給讀者們。

       「真正的」傾聽,並不只是在別人說話時保持沉默,也不只是聽別人說什麼,還包括專注地留意別人怎麼說、說話時的表情動作、情境及背後的訊息,也不是想著要去教導、批評或評價對方,而是真心的對他人感興趣,歡迎他人的話語和感受進入自己的世界,想聽見別人心裡的感受,想要知道他們的想法,而傾聽的目的,都是為了尋求連結、理解與接納。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幸福快樂的首要之道,在於一個人願意成為他自己。」(“The chief element of happiness is this: to want to be what you are.”)—伊拉斯謨斯(Erasmus,人文主義思想家及神學家)

        這些年的生活體驗,讓我更加認同這句話的意涵,「願意成為自己」,代表願意看見自己的全貌、認識自己的內心、喜歡自己的存在及接納自己的一切,與願意做真實的自己,我尤其覺得「願意成為」這四個字特別有力量,由我賦予決定權,主動做出抉擇的積極,所以不管需要經過多少時間與學習,我都會按照自己的意願及決心,讓自己展露出真正的模樣,也願意承擔這個抉擇所有的責任,與承受所有後果,這是對「成為自己」這件事說「我願意」的宣言,而幸福快樂,是在我投入做自己的過程中所衍生的產物,所以毋需將追求幸福與快樂當成人生目標,因為它是成為自己的附屬品,它會自行跟上。

        專注在「成為自己」的前提是要認識自己,我從觀察自己生活中的微笑時刻開始,藉著發覺並記錄讓自己微笑的人事物,瞭解自己喜歡什麼、生命中該留下什麼,與釐清它們觸動我的原因,並據此取捨對我而言重要與不重要的事,用「微笑」當做斷捨離的標準。

        在這般有意識整理心靈的過程中,我減少了一些人際活動,放下一些我沒興趣的事,生活並沒有因此翻天覆地,又或收獲什麼重大翻轉的奇蹟,但很重要也很確切感受到的,是生活內容簡單舒服許多,我能把時間及心力放在我想做的事情上,自在的表現出真實的模樣,與更懂得欣賞我生活中的微笑時刻。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4年多前看完《月薪嬌妻》倍受觸動,便藉戲來談論經濟優勢與關係地位的想法,以及如何一步步加深情感關係,而戲裡很重要的關鍵認知,是婚姻關係的雙方要有身為「共同經營者/雙CEO」的共識,為了讓婚姻順利營運下去,雙方必須一起討論、分配及決定接下來該怎麼做,這點在今年的新春特別篇裡也依舊延續。

        這次新春特別篇的時序刻意挑在2019年至2020年,貼近現實時間,讓人融入真實感,感覺他們不是活在平行時空,而是和我們一樣面對生活裡的許多變化。戲裡不只講到「婚姻關係」,一樣輕巧地突顯一些社會議題(夫妻同姓制、同志議題、單身選擇及產假歧視等),美化過的劇情讓人對於真實的不公平更有感。

        我的關注焦點仍擺放在「婚姻關係」,他們有辦法在面臨人生重大階段改變時,仍繼續維持「雙CEO」模式嗎?

        許多家庭多半仍是女性為主要負責家務的人,為了維繫家庭運作順暢,讓所有家人感到舒服,女人花心思付出許多無形的「情緒勞動」,但也許家人們只蒙受其利卻忘了要感謝或分攤,日久女人們難免心生疲倦,這點在平匡和實栗身上就有個新做法值得參考,他們依照各自不同的生活模式分配家務,不喜歡的家事則平分,並且告訴對方自己做了些什麼,另一半也不吝表示讚美與感謝。家事需要兩人一同承擔,願意為了這個家好所以認真負責自己的事項,不互相推諉也不將對方做的事視為理所當然,並且彼此都感謝對方付出心力與勞力維繫家庭,這樣的心態,再久都不應該忘記。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自從我2012年成功挑戰連續一年365天不間斷紀錄生活裡的微笑事物並寫成「微笑紀錄」後,觀察微笑、探索與微笑相關的事物就變成我的習慣,後來我轉往在臉書粉絲頁發表,也盡量維持每日更新,不論內容或長或短,我都想記下生活中的亮點,因為這能讓我更能聚焦關注生活裡正向的人事物。

        這些年下來難免會有低落或想偷懶的時候,但只有真的很累想休息時我才會允許自己停更一日,隔天會重振精神繼續紀錄以免斷了習慣,如果察覺到自己明顯提不起勁,只想像圖片裡的那隻貓軟爛昏迷的話,我會再次運用當初突破瓶頸的方式,讓自己重拾樂趣。

        當時挑戰幾個月後,我開始覺得有點「卡關」,但我明白進行一項較長期的挑戰和新習慣的養成,無法迴避且勢必需要耐心克服的,是新鮮感遞減之後讓人無可奈何又煩悶的「倦怠期」,當它來臨時,知道要如何擺脫困倦也很重要。

        以往我未曾好好觀察生活中的人事物與我的互動,所以開始進行自我觀察時,即使生活如常一切照舊規律運行,還是覺得挺好發現微笑事項可寫,但持續紀錄生活小事幾個月,自我觀察更上手的同時,也開始發覺有時一整個星期都是類似的微笑情節,初始寫來的微笑紀錄感想較多,逐漸地變成流水帳式內容,條列出讓自己微笑的人事物。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微笑閱讀,讀完讓人會心微笑的書,記下觸動我心之處,留住瞬間片刻的體悟。 

微笑閱讀:《情緒解鎖》1—情緒的鑰匙在我們自己手上

培養情緒素養技能步驟(RULER架構)

  如何強化自己的情緒技能,取得「情緒素養」的鑰匙?作者馬克以「RULER架構」來說明各項情緒技能到底如何培養及操作。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微笑閱讀,讀完讓人會心微笑的書,記下觸動我心之處,留住瞬間片刻的體悟。 

   「你好嗎?最近如何?你覺得怎樣?」

   如果有人這麼問你,你的答案會是什麼?也許是不假思索地回答「還好」結束問題,又或許是猶豫許久不知道該怎麼回答,這都是很平常的反應。

   「你現在感覺如何」,正是此書討論的重點,作者馬克博士也在篇章之中不斷重複提問。我們其實並不是沒有感覺,但沒有意識到脫口而出「還不錯、都可以」,又或是空白當機的回應,都並沒有真正回答到問題,這種不自覺迴避感受的反應並非與生俱來,是因為成長過程中各種經驗讓我們的認知自動習得,表露情緒會讓人感到有點不自在與脆弱.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與另一半約會用餐時,你會如同熱戀期一般,看著對方只想聽他多說幾句話,還是低頭吃飯各看各的手機?照顧小孩時,你會陪著他一起玩,還是讓他自己玩,而你把握空檔時間玩手遊?和朋友相聚時,你們會分享最近的生活趣事或難處,還是覺得看自己的臉書或IG更有趣?你還記得上次和另一半、和孩子、和朋友相處時說了什麼,或某些重要的互動細節嗎?

   我們都知道想要好好維繫一段關係(親情/友情/愛情皆同),勢必得花時間及心力與對方「相處」,以培養感情和增進情誼,但我們常忽略並非所有的相處都能有如此效益,「待在彼此身邊」並無法自動產生感情,那只能算是「兩個人同處在相同空間」,真正能為彼此關係注入能量的,是「有品質的相處」。

   對我而言,想要創造優質相處時光要把握三個要素,且缺一不可: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微笑閱讀,讀完讓人會心微笑的書,記下觸動我心之處,留住瞬間片刻的體悟。 

   幾年前我曾寫過一篇文〈妳不說他不會知道〉,說到我媽常哀嘆家事做太多腰痠背痛,我告訴她累的話應該請我爸分攤家務事讓他幫忙,但她搖頭,因為她覺得如果我爸想做,他自己會知道該分攤什麼家務事,而不是等著她開口要求,那時我心想,「他應該自己知道要做什麼」和「我不喜歡一直開口叫他」這兩句話聽來好熟悉,不只在我父母的夫妻關係中聽到,好像也有很多太太掛在嘴邊。

   我原先覺得是我媽有成見,先行預設我爸肯定不想或不願意幫忙,可心裡其實默默期盼哪一天他會主動發現並承擔那些「他應該要做的事」,卻總是失落因此埋怨,所以我那時的想法,認為是男人本來就並不清楚女人需要哪些協助,這和不想做、不願意做、做不到是不一樣的,而我媽(女人們)應該勇於開口提出需求、要求或請求,說了他才會知道,情況才有可能改變。

   「妳不說,他怎麼會知道呢?」我這麼跟我媽說,我無法理解她不想改變又生悶氣不爽的想法。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見負面情緒的正能量-1:憤怒
看見負面情緒的正能量-2:恐懼
看見負面情緒的正能量-3:悲傷

   「自卑」的情緒也困住我許久,直到我明白,自卑也是很「正常」的情緒(其實所有的情緒都很正常),因為它是在提醒我,我可以更進步,並且懂得放下比較心。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見負面情緒的正能量-1:憤怒
看見負面情緒的正能量-2:恐懼

   關於悲傷,身處其中時倍感心痛,等到悲傷淡去後,我才明白它為我的人生帶來很重要的提示,讓我學到勇於表達心裡的愛,與珍惜當下。

   悲傷往往與「重大失落」有關,也許是失去伴侶、親人、寵物離世又或失戀,這類與情感連結有關的沉重,也許是被迫離開職場或丟失珍藏之物,這類與自我價值或安全感來源有關的傷痛,又或是社會重大事件引起的心靈震盪,引發悲傷的原因很多,都讓人感受到有如心被撕裂揪扯般的疼痛,只能浸潤在淚水中看不清眼前,而這些感觸,其實都在提醒我們「愛」的存在,因為心裡有愛,才會在失去時如此難受。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見負面情緒的正能量-1:憤怒

   若說「憤怒」的正能量是激使我們為自己發聲,並且面對問題與改變的推力,那麼,恐懼的正能量則是一股拉力,拉住我們暫停一下,提醒我們集中精神多觀察思考以便自我保護,並學會用愛接納自己。

   「恐懼」就像是我們的心被籠罩在黑暗之中,讓人緊縮目光,雖想要離開但又無法確保接下來踏出的每一步都安全無虞,心裡隨時塞滿了不安、焦慮,或想像有各種可怕的怪物會從無光之中衝出將我們擊倒。原本恐懼是面對生存的「保護機制」,本能地提醒我們小心周遭危險,時時提高警覺,可即使現今我們已脫離隨時面臨生死難關的原始時代,它仍舊努力發揮功能。

   恐懼是拉力最強的情緒,我覺得也是最勤勞的情緒,一開始運作就很難停下,讓我們只敢停留不敢向前,因為它會讓我們失去理智,無法判斷,放大很多讓人不安的事,容易太過保護我們。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前文〈如何變得更正向?先接納負面的存在〉中我提及,關於正負向情緒的各類形容,喜怒哀樂等等只是代表它們在情緒正負向光譜上的相對位置,因此不要將負面情緒貼上「不好」的標籤,而且負面情緒並非只會帶來負向的破壞,也都具有正面的功能,負面情緒的共通之處是它們都具有「提示作用」,有幾種共通的負面情緒,我學到它們其實是在傳遞帶有正能量的訊息。

   比如「憤怒」的情緒,是為了告訴我們為自己發聲,並做出改變。

   「憤怒就只是憤怒。它不好,也不壞。就只是憤怒而已。你拿它怎麼辦才是重點,就跟其他事一樣。你可以拿它來建構或者破壞。就看你怎麼做選擇而已。」—美國作家吉姆‧布契(Jim Butcher)

   以往我避之唯恐不及的「憤怒」,在我的想像畫面裡,像是心著火了,我會失去理智,會口不擇言,會撕裂關係,憤怒會帶來最糟糕的一切結果,所以我只要一覺得心裡有點火苗,就會想辦法趕快撲滅它、抑制它,以免一發不可收拾,但總覺得那種悶氣很難吞下消化,還讓人內傷,而這些感覺其實都是「憤怒」在告訴我,「有人踩到妳的界線了,妳要試著堅定立場」,憤怒是股推力,推動我們要正視問題,為自己發聲、做出改變。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