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微笑讀書館 (7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微笑閱讀,讀完讓人會心微笑的書,記下觸動我心之處,留住瞬間片刻的體悟。 

 

  我們都不喜歡生活中出現「衝突」,但勢必躲不開衝突的發生,也許是工作中的意見相左,又或是生活中的想法不同,不管是什麼情況,衝突都代表一定有另一個人的言行和我們所想的不一樣。當我們面臨衝突事件時會做何反應?戰鬥、逃跑,還是僵住不動?

  「衝突」帶給人的感覺,就像是聽到空襲警報,我們預計可能會有大批炸彈從頭頂落下轟得人難以招架,也可能準備扛起武器回擊想把對方打得落荒而逃,這時如果要一邊顧慮心情,一邊處理當前事情,更讓人覺得壓力山大。對我而言,當我聽到警報響起的時候只想躲起來什麼都不想管,甚至會先行迴避可能觸發警報的場合,極盡所能的不讓警報聲響起,但讀到《練習自在面對衝突》,則讓我更高的思維角度看待「衝突」,作者認為衝突不像警報更像提醒,讓我們留意到雙方的差異,除了有助於增進彼此瞭解,也讓我們能找到更好的應對解決方式。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微笑閱讀,讀完讓人會心微笑的書,記下觸動我心之處,留住瞬間片刻的體悟。 

  在學著理解與接納自身情緒的過程中,我發覺情緒地雷的引線往往都會連結到「自我價值」,會勾起深層「不值得與沒資格被愛/無存在價值」的恐懼,而那引線便是「罪惡感」。

  不管是否被別人責怪,都覺得自己有錯沒做好,認為自己很糟糕,是自己對不起身邊的人,當「罪惡感」被點燃,深層恐懼隨之反應,引爆另一波憤怒、焦慮和自卑等各種比較激烈的表面情緒,我們氣憤地對抗否認,焦急地證明價值,又或是自慚形穢認命。

  我十分理解這種感覺,因為以往我的「罪惡感」時常被點燃,甚至我還會主動收集,以為這麼做是督促自己,才能讓自己變得更好,所以我常擔心自己給別人添麻煩,擔憂自己表現不好拖累別人,有問題我得想辦法解決不然會讓別人不開心,我得做到超過一百分才能證明自己有被愛的價值,不管什麼事我都要做得很好,不然就是對不起別人(所有的重點都是「別人」),這般自我苛求及自我批評,讓我變得容易緊張沒自信,但表面還要偽裝我一切都好。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微笑閱讀,讀完讓人會心微笑的書,記下觸動我心之處,留住瞬間片刻的體悟。 

 

  「請描述一項令你感到快樂的記憶。」這是丹麥的幸福研究機構(Happiness Research Institute)於2018年進行「快樂記憶研究」時拋出的問題。看到題目時,你腦海中第一個浮現的回憶畫面是什麼呢?是昨日與好友們歡聚的片段,還是多年前與初戀情人牽手的悸動?

  「幸福快樂」常被列為是人生重要目標,但到底如何能達到始終沒有個標準答案,不過,《快樂記憶,讓現在更幸福》一書提供我們具體實踐方向可供參考。幸福研究機構從全球超過一千份關於「快樂記憶」的回應中,從大家過往快樂的經驗裡,分析出不管是近期又或早期的記憶,快樂時光的共同重要元素是,新奇、有意義、能觸動人的情緒,以及震撼感官體驗的事件。因此我們可以學著運用這些重要元素,為自己及所愛的人創造快樂且讓人印象深刻的回憶,讓幸福美好的時光保鮮期更久。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微笑閱讀,讀完讓人會心微笑的書,記下觸動我心之處,留住瞬間片刻的體悟。 

 

  所謂「自己的情緒自己負責」,除了明白自己的情緒與別人的行為其實並無直接相關,而是依自身狀況來決定要不要有情緒(完整說明舉例請見前文),所以自己是理所當然的「情緒負責人」之外,到底要如何為自己的情緒負責?

  我個人覺得為情緒「負責」的流程包括:覺察、管理、處理及療癒。通常經過練習,我們會更能「覺察」當下情緒狀態及標註情緒類別,進一步「管理」控制情緒起伏與懂得妥適回應表達,接著回頭「處理」內心情緒根源和理解自身痛點,最後是能夠「療癒」安撫並包容接納難受的內在自我。這當中「覺察」最為關鍵,因為它貫穿整個流程,讓我們知道自己在哪個階段,而「療癒」最為困難,因為能直視心裡的脆弱已經不容易,還要克服矛盾肯定自己的脆弱更是需要十足的勇氣,但「請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到」,這也是我閱讀《讓自己快樂》及《心態致勝》學到最重要的一點。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微笑閱讀,讀完讓人會心微笑的書,記下觸動我心之處,留住瞬間片刻的體悟。 

 

  你是不是生活在21世紀?你是不是一個可以獨立思考並且為自己負責的成年人?

  這兩個答案很明顯的問題可能會讓你心裡湧現被輕視想翻白眼的衝動,我並非刻意激怒,而是《愛的底線》作者Petra Bock也一再提醒,不要忘了這兩個最基本的自我認知。閱讀此書讓我又重新審視自己在情感關係裡的想法作為是否像個「成年人」,我接下來會分享書裡的部分觀點,所以也請務必和當時的我一樣,帶著「我是個活在21世紀而且獨立又負責的成年人」這份自我肯定閱讀此篇文章。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情提要:
讓溝通不會有斷層(一):非暴力與正念溝通
讓溝通不會有斷層(二):為自己的情緒負責
讓溝通不會有斷層(三):關於「溝通」這回事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情提要:
讓溝通不會有斷層(一):非暴力與正念溝通
讓溝通不會有斷層(二):為自己的情緒負責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情提要:
讓溝通不會有斷層(一):非暴力與正念溝通
讓溝通不會有斷層(二):為自己的情緒負責

  《非暴力溝通:愛的語言》提及,溝通的目的是希望「雙方都能滿足各自的需求」,也認為我們都有能力看得出別人心裡的需要,但未接觸非暴力溝通的內容之前,我發現每個人對於「溝通」這回事,可能都有不同的看法,或是對溝通抱著錯誤的預期心態,這也是容易產生斷層的原因。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情提要:
讓溝通不會有斷層(一):非暴力與正念溝通

  「為自己的情緒負責」,這是最常聽到也是最必要的基礎,因為會連帶影響對話如何開始與之後的走向,一旦被情緒牽著走,任由情緒帶動對話,不但自己無法好好表達,對方也會只感受到攻擊而難不聽進你說的話,當雙方展開爭論模式,就很難再進一步學著思考怎麼樣讓溝通更順利,這是溝通斷層的一大原因,所以需要隨時留意覺察自己的情緒反應。

  人有情緒是很正常的,問題也不在情緒本身,情緒就只是情緒,沒有好壞對錯,我們拿它怎麼辦才是重點,常是因為我們沒能調節好情緒,總忍不住怪罪的衝動,覺得都是因為別人不對,我們才會生氣,可其實,是我們看待對方行為所加諸的想法,才讓我們決定要有情緒。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一直覺得能夠透過語言精準的表達出想法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我個人偏好使用文字,是因為書寫的過程能停頓、思考、修改和確認,可以有較長的反應時間,但面對面說話必須即時回應,得專注投入在對話中,而且很有可能受情緒影響說錯話,雖然相較之下對於我這種反射弧線比較長,對社交互動容易焦慮的內向者而言,運用文字是我的舒適圈,但我仍舊對口語溝通表達很有興趣。

  而《非暴力溝通:愛的語言》和《正念溝通》這兩本書的內容,除了更新我原本對溝通的思考方式及對表達的認知,也讓我明白「瞭解與掌握自己」和「傾聽對方的需求而不是負面情緒」這兩點對於溝通有多重要,不過最關鍵的還是,要親身實踐不斷練習,讓自己習慣新的思考方式及說話模式,因為我很喜歡這兩本書,所以寫下自己的想法及收穫,把讀後心得當做送給自己的禮物。

  所謂「非暴力溝通」,指的是溝通時不使用帶有暴力性質的話語,「暴力」指的是會造成傷害的行為,在溝通當中就是謾罵、批判、指責、比較等等這類會傷害關係、傷害人心的話,所以要學著怎麼轉換改說「愛的語言」。「正念溝通」,則是運用「非暴力溝通」的基礎再加上「正念」,也就是覺知當下正在發生的事,正視自己當下的念頭和自我覺察,專注於觀察當下自己的內心,不壓抑、不逃避,不評斷、也不反應任何情緒及想法,可以將「正念」視做情緒和舌頭之間的緩衝空間,允許自己有片刻空檔,視當下的狀態,選擇更適切的字詞,不是隨情緒脫口而出。

  「非暴力溝通」有四個要件:(1)觀察而不評論、(2)辨識並表達感受、(3)認清感受與何種需要連結,及(4)正向清晰的請求,對話時除了能誠實地表達這四個要件,也要能同理聆聽,接收別人傳達的訊息,不解讀他人的話為批評或指責,放入正念,就是把注意力放在對話的當下,隨時覺知到自己的身心反應,調節自己的情緒狀態,也留意對方的情緒感受,及對話的整體氛圍,讓自己是在有意識的狀態下進行對話(知道自己感受到什麼、在說什麼、怎麼說及為什麼而說),而不只是下意識的回應,或是人在心不在的斷線情形。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