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微笑讀書館 (7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微笑閱讀:《情緒升降梯》及《情緒自癒》(1)—啟動情緒煞車,前往情緒高樓層

當不小心跌倒蹭破了膝蓋時,我們會怎麼處理?我們會從家中常備的藥箱裡,用雙氧水或優碘消毒傷口,然後視傷口大小貼上適當的OK繃,保護傷口不受感染和等候復原。

面對身體磕碰的皮肉傷,我們都知道如何照護,但遇到心理擦挫傷時,明知它們是沒有緊急到需要找諮商輔導人員介入的小內傷,我們卻好像還是顯得很無能為力,因為我們沒有學過要為自己的心也準備常備的藥箱。

《情緒自癒》的內容,就是可以放在心裡常備的「心理急救箱」,顧名思義是救急、救小傷,不能用來取代專家的治療與照護。書裡針對生活中常見的七種心理打擊,探討這些打擊會造成什麼樣的心理傷害,然後開出相對應的不同心理處方箋,供讀者自行服用。我們可以從中挑出適合自己的幾帖處方箋備著,在情緒升降梯落入低層時幫助自己療傷自癒。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情緒」一直是我很喜歡學習的課題,我個人認為這是自我認識的基礎課題。

當我們能察覺到自己的情緒流動,知道當下心頭浮現的情緒名稱,就能夠再進一步練習將「我的」情緒和「我」拉開距離,清楚知道情緒的鑰匙在自己手上,而不是瞬間就被情緒綁架,為自己的心找到暫停片刻的空檔。如此一來,我們便有能力更深入地去挖掘引發情緒的原因或內心的痛處,逐步地為自己清理及找到療癒的方式。

讓「情緒」變成阻礙人生的問題真的很可惜,因為明明有很多方式能學到如何認識和處理自己的情緒,如果視情緒課題為「麻煩」,而不想面對和迴避學習,那它真的就會如同自己所預期的那樣,時不時地會為自己帶來麻煩,或使自己成為別人眼裡的麻煩。

我這次分享的《情緒升降梯》《情緒自癒》這兩本書,除了有助於更理解自己的情緒,更有實際的練習方式,我覺得這兩本書可以搭在一起使用。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微笑閱讀:《薩提爾的自我覺察練習》1—看見內在冰山,增進自我覺察力
微笑閱讀:《薩提爾的自我覺察練習》2—運用自我對話,破解個人冰山
微笑閱讀:《薩提爾的自我覺察練習》3—轉化內在冰山,更新自我版本

       轉化內在冰山的部分是內在更新改版最具挑戰性的階段,所以我分成兩篇文章比較仔細的說明(我分享的都是我主觀認定的重點)。強烈建議直接入手書籍,跟著書裡的內容做出自己的冰山圖會更有感。這篇接續前一篇的內容,我們繼續學習如何轉化自己的渴望與期待。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微笑閱讀:《薩提爾的自我覺察練習》1—看見內在冰山,增進自我覺察力
微笑閱讀:《薩提爾的自我覺察練習》2—運用自我對話,破解個人冰山

       在這趟探索內在冰山的旅程中,第一站,我們找出面臨壓力之下的慣性行為反應,重新認識自己如何應對外界狀況;第二站,我們運用自我對話,繪製個人內在冰山1.0版本,看見了自己心裡那座冰山的模樣。

       接下來出發到第三站,向更高難度挑戰,這次的行程可能會花比較多時間,過程也許會經歷一些坎坷,我們會看到自己的痛苦,但請相信自己一定有能力能夠辨識並克服。這趟走完,會讓我們看待人事物的眼光及角度變得不同,原本的1.0版本內在冰山,會融化蛻變成另一個2.0版本,雖然旁人看我們依舊是我們,但其實,我們已經不一樣了。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微笑閱讀:《薩提爾的自我覺察練習》1—看見內在冰山,增進自我覺察力

       破解內在冰山的過程像是一趟往內心探索的旅程,頭一站是找出面臨壓力之下的慣性行為反應,看懂自己身處壓力之下不自覺會產生的念頭及回應,接下來就是第二站,繼續向內在更深處前進,看懂冰山底下各分層的意涵。

改變人生版本第二步:畫出個人冰山圖,運用自我對話繪製內在冰山

       陳茂雄老師在這本書裡,將冰山分層從原本的六層(感受/感受的感受、觀點、期待、渴望、自我)簡化並聚焦為:情緒、觀點、期待及渴望等四層。這幾個內在因素相互交織,影響個人對「自己、他人、情境」的應對,形成特定的外在(不一致)行為模式。每一個分層我們都能運用自我對話的方式,幫助自己釐清內容,分別說明如下: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我們發現並看見自己內心裡的那座冰山,就能更進一步為自己的人生更新改版。

       近幾年我學著向內心挖掘,並回看自己的人生,才終於意識到「不自信/自卑」的木馬程式深植心底,對我造成很多方面的影響。看見不自信木馬程式的存在,讓我知道自己為何以往總是容易自責、內疚,還擅長收集罪惡感,可我雖然知道它的存在,卻還找不到適合自己的防毒軟體,能夠阻擋並移除它造成的自我傷害。

       但從我靈光一閃,決定依據薩提爾的「冰山理論」畫出自己的內在冰山,清楚看見所有的內在因素如何一層層相互連動之後,我感覺內心深處那隻名為「我不夠好」的木馬終於被揪出來,並且被攤在陽光底下逐漸消融。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微笑閱讀:《有毒的話語》及《言語暴力》1—言語是摧毀親密關係的強力武器
微笑閱讀:《有毒的話語》及《言語暴力》2—言語傷害的型態
微笑閱讀:《有毒的話語》及《言語暴力》3—為什麼無法離開有毒的關係?

      前幾篇提到了言語傷害對心靈的破壞性,與各種言語傷害會以什麼方式呈現,並提醒受控者很有可能被控制仍不自覺,但更重要的是,如果已經知道自己被控制、被傷害,到底能如何應對狀況?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微笑閱讀:《有毒的話語》及《言語暴力》1—言語是摧毀親密關係的強力武器
微笑閱讀:《有毒的話語》及《言語暴力》2—言語傷害的定義、特徵及類型?

       前兩篇提及可能正被話語控制或遭受言語暴力的感受,及看懂言語傷害的型態,讓我們瞭解言語傷害會使得情感變成「有毒的關係」。只是看完那些對話例子後,不免讓人疑惑,為什麼有的人明明說話很難聽,但另一半身受毒害卻毫無所覺,又或甚至察覺後還是離不開?讓我們試著理解受控者的心情,與試著一窺控制者也許在想些什麼。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微笑閱讀:《有毒的話語》及《言語暴力》1—言語是摧毀親密關係的強力武器

      前一篇提供了可能正被話語控制或遭受言語暴力的感受,這篇則是再進一步整理出言語傷害的型態,希望可以藉此更明確的辨識情況。

言語傷害的定義、特徵及類型?

      話語控制和言語暴力,都是傷害關係的行為,所以我統稱「言語傷害」,就是指控制者隱藏實際想要掌控的意圖,用看似符合邏輯,實則似是而非的話語,攻擊傷害、誤導迷惑受控者,使受控者的心靈產生傷害。像是「你是白痴、神經病」,這類帶有貶抑之意罵人的言詞是言語傷害最明顯的表現形式,但像是「我不懂你在說什麼」、「是你太敏感了」、「你總是想讓我內疚」,這種比較隱蔽的攻擊或壓制,就不像直接的負面言論容易被辨識,也因此傷人於無形的破壞力更大。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有沒有想過,你對伴侶說的話,或伴侶對你說的話,當中是帶著愛,還是藏著毒?

      言語是我們表達自己的基礎,也是和別人溝通的必要方法。我喜歡說讓另一半聽了會微笑的話,但也曾在爭執磨擦中說出連自己都覺得過份的話,事後我不希望再犯同樣的錯,所以特別重視親密關係裡使用的字詞言語。我先前透過閱讀《非暴力溝通》,學著如何好好表達自己的想法與傾聽對方,這回也經由《有毒的話語》《言語暴力》這兩本書,學著避免親密關係間負向的言語互動,更深刻體會到「言語」既具有能讓彼此開心加深情感的力量,也擁有能讓彼此步向痛苦毀滅美好的破壞力。

      人際關係互動是「微笑」的重要來源,也是我重視的課題,這之中「親密關係」的影響尤其來得深刻,我們如何經營維繫情感,也決定能否從中收獲幸福快樂。親密關係建立在對彼此的愛與信任之上,最難以切割、最不易設立界線,也最沒有利益衝突(其實親子關係也是,只是愛的層面不同),我們會藉著「言語」展開對話,展露愛與關懷,在正向的交流中建立連結與維繫情感,但有時候,不管是有意又或無意,我們的言語也可能會變成毒針與利劍,以無形的方式毒害和破壞關係,我希望自己不會成為毒害關係及傷害伴侶的人,我想要更瞭解如何預防,這是我讀這2本書的原因。

      我們總以為「言語」不似刀槍會造成身體傷害,但卻不知它會帶來更深的心靈戕害,因為枕邊人說的話更是讓人在意,有的人會將口無遮攔解釋為只是展露真實的自我,卻沒有意識到使用傷害的言詞,內心其實都潛藏「控制對方」的意圖。不管控制的理由是什麼,共同的武器都是「話語」,目的是想維持自己在關係中的強勢地位,因此操弄、掌握與支配對方的情感,這些話不是自我安慰說著「左耳進右耳出,別往心裡去」就能真的一笑置之不留痕跡,它們會反覆以不同的形式滲入內心,就像伴侶長期在你沒察覺的狀況下餵食毒素,甚至他也不認為自己做錯了什麼,而他說的每句話都正一點一滴侵蝕你的內心,直到你變成傀儡或崩潰為止。這兩本書正是教我們辨識出親密關係中的言語互動是否暗藏毒素,或自己是否正受其侵害。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先前寫《情緒解鎖》的閱讀心得時,也一邊回頭思索自己培養情緒素養的步驟,書中「培養情緒素養技能步驟(RULER架構)」每一步都是很重要的練習,但我認為要轉化為適合自己的方式及組合,才能夠實際有效運用,這也讓我發現自己練習運用技能的步驟和書裡的不太相同。《情緒解鎖》的「培養情緒素養技能步驟(RULER架構)」如下,我設計為鑰匙狀,是教我們如何握有「情緒素養」這把鑰匙,釋放情緒感受的理論版。

      實際練習運用後,對我而言最具效果的順序是:辨別情緒發生(Recognizing)、標記情緒名稱(Labeling)、調節情緒反應(Regulating)、適切表達情緒(Expressing)及理解觸發情緒的原因(Understanding),各步驟培養情緒素養的用意相同,但架構完全不一樣,比較像是循環發生的流程,而且有的步驟我會分組進行。

辨別情緒發生、標記情緒名稱:留意當下並自我提問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微笑閱讀:《開啟你的創意天賦》1—我們天生內建創意

      前兩個步驟是,不設限想像自己想創造什麼,預想未來自己想要的創意生活,與設計能夠實現夢想的策略,找到適合與汰除不適合的創作流程,並且養成習慣,接下來面對的是,實際執行後會發生什麼事?與投入創作一陣子之後,又該如何走下一步呢?

創意發揮流程(IDEA四步驟)

3.執行(Execute):執行策略並突破障礙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近半年來專心更新臉書粉絲頁及部落格,有時候寫來感覺文思泉湧很順暢,有時候則是絞盡腦汁寫得辛苦,雖然堅持住書寫的習慣,可也不免擔心自己會不會哪天沒靈感、沒創意寫不出來了?所以看見《開啟你的創意天賦》這本書時我馬上購入,期待能為自己的腦袋帶來新的刺激,為自己的生活注入創意,與找到更多創造微笑的方式。

      翻開書第一頁我就看見標題下方的格言:「創意是耗不盡的,只會愈用愈多。」—馬雅‧安傑洛(Maya Angelou),已逝美國作家和詩人。

      我一向相信前人留下的道理,光這一句話就讓我心裡的焦慮和煩惱一掃而空,然後我就把書闔上了(並沒有),更引發我想好好閱讀並紀錄心得的興趣。

      談到「創意」,我們好像總認為它是種「天賦」只有某些人擁有,得表現出有與眾不同之處才有資格稱自己有創意,或是,想靠創意過活,就要活出「創作者」的模樣,應該要辭去工作專注創作,過上和現在完全不同的日子,諸如此類的想像與迷思,讓「創意」顯得高不可攀,而作者賈維斯告訴我們,拋開這些自我設限的念頭,發揮創意其實就像呼吸一樣自然。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微笑閱讀,讀完讓人會心微笑的書,記下觸動我心之處,留住瞬間片刻的體悟。

       「你都沒在聽我講話!」有多少次你在和另一半、朋友或其他人認真談話時,看到對方分心失神而忍不住抱怨,或心裡這麼埋怨?我們之所以在人際關係中感到寂寞,有很大的原因來自於不被傾聽,沒人要聽你說什麼。

       「你上一次傾聽別人說話是什麼時候?而且是『真正的』傾聽,不去想接下來要說什麼、不低頭瞄手機、不急著發表意見。上一次有人『真正的』傾聽你說話又是什麼時候?認真聽你要表達的事,給的回應一針見血,讓你覺得自己真正被理解。誰會傾聽你的想法?」作者凱特在開篇初始就拋出犀利的問題給讀者們。

       「真正的」傾聽,並不只是在別人說話時保持沉默,也不只是聽別人說什麼,還包括專注地留意別人怎麼說、說話時的表情動作、情境及背後的訊息,也不是想著要去教導、批評或評價對方,而是真心的對他人感興趣,歡迎他人的話語和感受進入自己的世界,想聽見別人心裡的感受,想要知道他們的想法,而傾聽的目的,都是為了尋求連結、理解與接納。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微笑閱讀,讀完讓人會心微笑的書,記下觸動我心之處,留住瞬間片刻的體悟。 

微笑閱讀:《情緒解鎖》1—情緒的鑰匙在我們自己手上

培養情緒素養技能步驟(RULER架構)

  如何強化自己的情緒技能,取得「情緒素養」的鑰匙?作者馬克以「RULER架構」來說明各項情緒技能到底如何培養及操作。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微笑閱讀,讀完讓人會心微笑的書,記下觸動我心之處,留住瞬間片刻的體悟。 

   「你好嗎?最近如何?你覺得怎樣?」

   如果有人這麼問你,你的答案會是什麼?也許是不假思索地回答「還好」結束問題,又或許是猶豫許久不知道該怎麼回答,這都是很平常的反應。

   「你現在感覺如何」,正是此書討論的重點,作者馬克博士也在篇章之中不斷重複提問。我們其實並不是沒有感覺,但沒有意識到脫口而出「還不錯、都可以」,又或是空白當機的回應,都並沒有真正回答到問題,這種不自覺迴避感受的反應並非與生俱來,是因為成長過程中各種經驗讓我們的認知自動習得,表露情緒會讓人感到有點不自在與脆弱.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微笑閱讀,讀完讓人會心微笑的書,記下觸動我心之處,留住瞬間片刻的體悟。 

   幾年前我曾寫過一篇文〈妳不說他不會知道〉,說到我媽常哀嘆家事做太多腰痠背痛,我告訴她累的話應該請我爸分攤家務事讓他幫忙,但她搖頭,因為她覺得如果我爸想做,他自己會知道該分攤什麼家務事,而不是等著她開口要求,那時我心想,「他應該自己知道要做什麼」和「我不喜歡一直開口叫他」這兩句話聽來好熟悉,不只在我父母的夫妻關係中聽到,好像也有很多太太掛在嘴邊。

   我原先覺得是我媽有成見,先行預設我爸肯定不想或不願意幫忙,可心裡其實默默期盼哪一天他會主動發現並承擔那些「他應該要做的事」,卻總是失落因此埋怨,所以我那時的想法,認為是男人本來就並不清楚女人需要哪些協助,這和不想做、不願意做、做不到是不一樣的,而我媽(女人們)應該勇於開口提出需求、要求或請求,說了他才會知道,情況才有可能改變。

   「妳不說,他怎麼會知道呢?」我這麼跟我媽說,我無法理解她不想改變又生悶氣不爽的想法。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微笑閱讀,讀完讓人會心微笑的書,記下觸動我心之處,留住瞬間片刻的體悟。 

微笑閱讀:《專注力協定》1—分心,是想要逃離正在做的事。

  前一篇提及,生活中分心的狀況比比皆是,但共通點都是我們想逃離現實生活裡的不適感,不過我們可以試著參考《專注力協定》當中「心無旁騖行為模式」的四個步驟,讓我們學會如何預防分心: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微笑閱讀,讀完讓人會心微笑的書,記下觸動我心之處,留住瞬間片刻的體悟。 

  當我坐在電腦前打算寫部落格文章時,因為想查閱與文章主題有關的資料,於是我開啟了瀏覽器,順手地也開啟臉書,滑了一下動態和粉絲頁,如果有什麼有意思的影片或與動物相關的新聞,我就多看兩眼,然後再切換頁面繼續找文章,若收到朋友傳來LINE的訊息,我也會開始回應,同一個時間我做好幾件事,可是我做的每一件都不是我真正想做與該做的事,結果不小心一兩個小時就在我這些重複的行為中過去,而我的文章一點進度都沒有。

  這種情況應該不只發生在我身上吧?本來想做的事不知何時被別的事打斷,於是我們的注意力轉移。工作的時候逛起購物網站、開會的時候一邊回電子郵件、陪小孩的時候看劇聊天,又或聚會的時候收到訊息開始處理公事,我們好像習慣了得同時做好幾件事,才代表善用時間有效率,可是仔細想想,卻對自己做了哪些事不怎麼有印象,又或影響本來的進度,明知道該好好按時完成工作、好好用心陪小孩、好好投入與朋友或伴侶相處,但卻很難做到。

  我們許多看似多工處理的行為,其實都只是從一件事換到另一件事上頭不斷地分心,把「讓我們分心」的原因怪到電腦、手機或遊戲等外在因素上頭是最容易的,誰叫那些提醒聲響、畫面或消息都太吸引人了,但外在誘因只是讓人分心的一部分原因,讓我們知道什麼事物讓我們分心,但想要解決「分心」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要先搞清楚,「為什麼我們會分心」。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微笑閱讀,讀完讓人會心微笑的書,記下觸動我心之處,留住瞬間片刻的體悟。 

 

相關文章:《練習自在面對衝突》1—只是價值觀不同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