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微笑讀書館 (7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我一直知道自己是很愛想事情的人,想著還沒做完的事、即將要做的事和正在做的事,不管是事前來個情境模擬又或事後反芻過程,我總是想著怎麼做可以讓事情更好一點,當與人談及自己的想法時,有時會聽到別人說:「妳想太多了,那又還沒發生/那都已經發生了」。

原本我以為「想得多一點」等於「未雨綢繆」,但後來我發現它倆不是同一件事。

做好事前計畫或多做防範以備不時之需是憑經驗能做到的事,做完之後涐會覺得安心許多,但在做完能做的事之後還放不下,想著各種可能性或甚至產生許多負面的預期,以至於我事事無法放心,這對完成事情並沒有幫助,我有感似乎過了頭。

我開始向內探究,意識到完美主義使我追求每件事都要做到最好以獲得我想要的認同為了做到最好我事事不敢放下、無法放鬆,因此不斷積累心理壓力也讓我感到焦慮。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微笑閱讀:《刻意放鬆》2—在生活中練習刻意放鬆

微笑閱讀:《刻意放鬆》1—要放鬆,先學會自我覺察與安頓情緒

前一篇讓我明白,自己最常因為擔心事情沒做完,不敢懈怠導致累積自身壓力,與清楚梳理及處理情緒有助心情放鬆的重要性,接續則是學著重新調整心態及落實刻意放鬆的步驟。

微笑閱讀:《刻意放鬆》2—在生活中練習刻意放鬆

3,練習活在當下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一直以為當我懂得「放下」,不必再多做什麼自然就能「放鬆」。但歷經兩年多的職場生活,即使我認為自己已經有好好地找時間放下一切事物了,但心靈似乎並沒有跟著放鬆,以致於身心失衡影響健康,使我感到力不從心。

也因此我才意識到自己似乎把「放下」與「放鬆」混為一談。放下,比較像是我拋開實質的事項與對外在人事物的在意,就只是「隔離又或不理會」,但沒有去清理它們積累在心裡的壓力,於是太過緊繃的身心破壞了身體健康與心靈安定,也就無法達到所謂的「放鬆」。我才明白,我需要學習「如何放鬆」以回復身心平衡。

只是當我看到《刻意放鬆》時還有些疑惑,放鬆不是越輕鬆自在越好,為何還需要「刻意」?

作者諮商心理師胡展誥這麼說:所謂的放鬆就是一種友善的自我照顧:了解自己真正的需求,然後用適當的方式來滿足這些需求。而「從覺察開始,進而帶著清晰的意識做出非慣性的行動」,這個過程,就是刻意的精神。「刻意放鬆」其實就是藉由傾聽自己、覺察自己內在的需求,並且帶著覺察、以適當的方式來照顧自己的過程(p.24)。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篇文章:《如何成為不完美主義者》1—為什麼應該要成為不完美主義者?

完美主義使我們心理上毫無彈性,只能接受100分的結果,即使只差了1分依舊是能算是「失敗」,更是全然否定自己已經努力了99分的成果。這樣的心態對人生來說具有破壞性,追求完美的一切卻不如預期,會使人不斷地自我責難與批評,又或反芻過程中的錯誤,而無法從未完成的經歷中學到課題及獲得成長,並取之成為前進的養份。

完美主義的架構是人為的,會限制、僵化我們的行為,以符合某個不合理的標準(p.74)。

不完美主義,焦點在於將事情做好,而不是追求100分,所以99分也已經足夠好了。這種有彈性的心態,能使人從99分的過程中記取經歷,以期下回可以表現得更好。不完美主義允許我們接受不到100分的結果,因為更看重的是「過程中的努力」及「持續地進步」,並不會將不完美的結果視為失敗,所以也更能激勵自己勇敢地嘗試下一次。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微笑閱讀:《如何成為不完美立義者》1—為什麼應該要成為不完美

當我破解自己內心最大的畏懼是「不被愛」之後,也連帶意識到許多內在課題需要被修復,這其中也包括我未曾留意到會給予許多自我壓力的「完美主義」。

「不被愛」的深層認知為何與「完美主義」會扯上關係?我後來看懂它在我身上如何作用。

因為覺得自己不被愛,所以總是自卑與不自信,因此獲得外在認同便對我格外重要,而為了證明自己足以被愛,我會極力隱藏讓我自卑的各種缺點,很努力地在人前表現完美,不由自主的討好或配合以便獲得別人的認可,藉此感覺自己有被愛的資格。

我覺得自己要做到一切完美才值得被愛,所謂的完美,便是所有人都要覺得我好。我會為了滿足別人的需要而把忽略自己的意願,盡可能的自己做完所有事不麻煩別人,我必須要是親切的、隨和的,這樣才會受他人喜歡。

而我的完美主義尤以工作層面表現得最明顯,我會努力做到最好,使命必達且按表操課,就為了正確執行所有任務,但當有人因此說我優秀時,冒牌者症候群卻會讓我感到焦慮,因為我始終覺得自己根本沒資格被讚美,別人一定遲早會發現其實我沒那麼好!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篇文章:
微笑閱讀:《後悔的力量》1—後悔能幫助我們更上層樓
微笑閱讀:《後悔的力量》2—後悔教我們的一課

「後悔」雖然很容易將人拉入負向漩渦的情緒,但同時這也是它的正向力量,不想被後悔困住的念頭有多強烈,就越能激發出改變的勇氣。正是因為不想再繼續後悔了,所以,要多一點努力、勇敢冒險、遵循良知和主動維繫重要的情誼。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篇文章:微笑閱讀:《後悔的力量》1—後悔能幫助我們更上層樓

什麼樣的事會讓我們後悔?不管是原生家庭或與伴侶的關係,又或是教育、健康、財務,生活各方面都有可能會產生各類不同的遺憾。表面上遺憾呈現在不同的生活領域,但其實有相同的根源,作者認為幾乎所有的遺憾都能歸至四大類別:根基遺憾、勇氣遺憾、道德遺憾、人際遺憾(p.33)。而每種遺憾都顯示出人們的內心深處的需求。

四種「後悔」的類型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縱使人希望活得無所遺憾,有時更驕傲堅稱一生無悔,這卻實在不可能,再怎麼說,我們都是凡人。—詹姆斯‧鮑德溫(James Baldwin),美國作家,小說家,詩人,1967年。(p.15)

「人生無悔」聽起來相當灑脫有自信,可事實是,我們每個人可能每天都會有感到後悔的時候:遲到了後悔沒早起、後悔自己告白卻失敗,又或是後悔人生的重大抉擇,沒選擇離開,或離開了卻反而更糟。任何大小事,我們可能都會不自覺地感到後悔。

說著自己的人生不後悔的人,可能只是迴避面對後悔,又或是已經懂得如何轉化後悔。因為「真正全然」不會後悔的人,通常是嚴重疾病的患者,如思覺失調或帕金森氏症,因為大腦有損傷,導致無法理解或體會「後悔」這種概念(p.40)。

來個簡單的小測驗: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篇文章:微笑閱讀:《自信練習》1—信心是能夠後天習得的技能

前一篇文章分享了信心的元素、分類,與如何讓它發揮效用。知道自己可以做到某件事及認為實際行動後會有所改變的信念,加上集中注意力在當下能做到的事,有助於我們把事情做好,並由此獲得對事情的「掌控感」,而這是促進自己再繼續向前嘗試的重要感受,每往前一步,就感覺自己能掌握的事更多,相信自己能做到更多事,形成一個增進信心的循環。

書中另提到,信心高低或許會因為社經地位、民族性、性別刻板印象或情緒高低而有所不同,也提到造成信心低落的原因與過度自信的後果,及信心如何影響社會經濟、政治,每一個項目的分析都相當有意思,會發覺原來信心對個人或對社會的影響程度各有不同,不過我自己關注的重點,是想學著如何讓自己變得更有信心。

信心從何而來?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果你有信心,就能讓自己具備能力企及超乎想像的高處。」(p.06)

老實說我是一看到書名就決定購入這本書的,因為我想藉著練習對自己有信心來克服自身的內在痛點「自卑/不自信」。讀完這本書後,覺得靠著直覺選讀這本書真是正確,我不只更認識「信心」,也更明白如何幫助自己更有自信。

我原本以為偏內向的人天生就容易對自己沒有信心,但在開頭的篇章作者便直接表示,信心是能夠後天習得的技能。經由學習就能變得更有自信,這讓樂於為自己更新改版的我來說真是讓人欣喜的說法,所以我寫下讀書心得以方便日後回顧練習。

信心是什麼?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好友寫的這本《帶心術》談的是「團隊激勵」,乍看主要受眾是擔任領導職位的人,可我雖未兼主管職,讀來依舊覺得有所收獲。

「激勵」無關乎自己是否身為主管,或許由上而下的激勵更顯威力,但我們可以不必只等著被上級激勵,因為同事之間的互相支援更是重要,只要是組織中的一份子,我們都可以透過給予激勵散發正向能量,進而為團隊帶來更好的氛圍。

對照自身經歷,工作時我也比較偏好與樂觀積極和保有開放心態的人合作或請益,他們的共通點都是願意與人一起面對和鼓勵對方一同解決問題,最關鍵的一點,即便已很有資歷,他們還是很常表達對同事們的感謝,感謝別人的回應與協助,同樣的,他們也樂於回饋自己的經驗與想法,這就是「激勵」實際體現的狀況—互相感謝,互相成就。

對我而言,「激勵」並不光只是說些打氣的口號(當然為別人打氣還是很重要),而是大家採取實際行動,用正向的言行與態度共同建立團結的隊伍,比如有錯誤時不是急著檢討找出戰犯,而是趕快修正解決找到後續更好的做法,遇到較難處理的任務時,會相互鼓勵並主動提出支援,整體著眼於「我們大家」一起完成而不是只有「我」完成,這種擁有好隊友的感覺,有助於提升工作效率與對組織的認同。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微笑閱讀:《不只是憂鬱》1—認識「情緒變化三角地帶」

運用「情緒變化三角地帶」的目標,就是引領我們經歷並走完情緒流程,前進到開放狀態,但在這之前,我們得先找到並破解阻礙我們和核心情緒連線的「關鍵痛點」。

「關鍵痛點」通常來自於幼時的創傷,幼時的經歷決定我們面對情緒的反應。所謂的「創傷」並非只有暴力傷害,而是主觀的痛苦和被傷害感。

我們面對情緒的態度是從父母身上學來的,如果幼時表露情緒,而照顧者以忽略、迴避、阻止或羞辱的方式回應,小孩就會接收到「我的情緒不受歡迎」的訊號,而為了保持與爸媽之間的情感連結,小孩的情緒處理方式就會朝往抑制及防禦移動以取悅父母。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情緒」一直是我喜歡閱讀的主題。看懂自己的情緒傳遞的訊息,對我而言是很有趣的事,也所以讀了幾本與情緒相關的書,試著從各個不同的面向理解情緒:

1.《情緒解鎖》說明從辨識情緒的發生到調節情結的流程,讓我更理解自己如何處理情緒。
2.《情緒升降梯》將情緒具象化,有助於我們意識情緒目前在在高或低樓層徘徊。
3.《情緒自癒》則像是平日備妥的急救箱,當情緒低落時可以從中找到處方箋減緩傷害。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篇:微笑閱讀:《給總是認為自己不夠好的妳》1—冒牌者症候群

前一篇提到每個人都想追尋有自信的感覺,相信自己能夠做得到也相信自己擁有才能,對擅長的事游刃有餘,就算是面臨陌生的挑戰也有信心嘗試。

為了成為理想中有自信的那個自己,妳努力學習、充實自我,把事情做完做好,以符合自我期許,並認為辛苦是值得的,因為這是為了擁有自信的必經途徑。

而當身旁有人因為妳做的事稱讚妳的能力時,妳總感覺自己沒資格被讚許,因為其實「妳還不夠好」。妳覺得自己就像個冒牌貨卻被當成真貨般賞識,渾身不自在。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卑」一直是困擾我的內在課題,我花了好些時間才意識到它的存在對我造成不小的影響。我不敢拒絕、選擇委屈、壓抑意見,不快樂卻以為這樣才對,直到我面對這個痛點並開始學著逐步為自己建立自信,改版自卑的自我,才感覺越來越活出自己。

但內在改版也並不那麼容易,自卑雖有助於自省,可有時也會變成過頭的自我批評,每每在我獲得他人肯定或讚許時,「不要太開心,妳還不夠好」像這樣負面聲音依舊會冒出來,讓我聽見讚美時心裡總有點不自在,好像自己配不上別人給予的認可似的。

過往我完全無法承擔別人的讚美,所以一聽到他人說我好,是很抗拒且慌張地回應,「沒有、不是這樣的!」呈現出的是我好像很客氣的模樣,但實際上那時我心中懷揣的是擔憂居多,覺得「大家只是沒發現我做不好的地方」、「認同別人的讚美會驕傲得讓人討厭」。

可現在,我已經能夠能辨識出這種感受,即使內心還有點不好意思,我依舊選擇忽略以往的慣性,改為大方地接受並感謝別人給予的稱讚,因為我知道自己真的有做好某些事。那股「不好意思」就是殘存的自卑,還留待我慢慢清理成長。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相關文章:微笑閱讀:《設計幸福》1—什麼是幸福?

前一篇提到,「愉悅感」及「目標感」是構成幸福的二個基本要素。問問自己當下感受到的,是愉悅感多些,還是目標感多點?「感受」是最重要的指標,並藉此檢視我們的生活事項安排。

除了清楚自己片刻的感受之外,該如何具體實踐,為自己打造幸福的人生?

作者提供了三個原則,我則是從三個原則當中,挑出我個人偏好的重點。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幸福」,是人人都想擁有但似乎無法具體形容的感受,而且,每個人對於「什麼是幸福」都各有不同的定義。如何能得到幸福?一直是讓人亟欲破解的問題。

我之所以對於情緒與心理等等與自我成長及覺察的課題感興趣,也是因為我主觀認為這是能替自己創造幸福的路徑——瞭解自己,才能活出真實與快樂的自我。

先學著向內看,看懂自身的內在活動及思想,是我認為能離幸福更近一步的根本之道,因為想法帶動行為,行為牽動改變,而改變成為轉變。

想記下這本書,不只在於它讓人對「幸福」有新的看法,還讓「幸福」變得更具體好理解、明確好操作,使人更添得到幸福的自信:只要我們仔細留意自身感受,就絕對有能力成為自己的「幸福設計師」,打造更適合自己的幸福生活。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微笑閱讀:《黃金90秒情緒更新》1—駕馭情緒浪潮,成為情緒衝浪手

讀完這本書,也再度更新我對一些情緒的認知以及處理方式,整理出自己的心得也有助於自己學習。

重新認識「焦慮」:焦慮是一種壓抑

書內提及「焦慮」這種情緒,它未被列在八種負面情緒當中,卻時常被提及,我相當有感,因為近一年來自己的生活狀況變化頗大,有陣子我感覺自己深陷焦慮之中,感覺很惶惶不安,無法停止擔心未來的事,但作者的觀點讓我重新看待「焦慮」。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認識自己可以從學著看懂自己的情緒及想法開始,而這是需要有決心及有勇氣的!

決定要正視自己的感受,願意承受所有開心與不開心的情緒,並且勇敢地直視部分令人不快或難受的內在世界,但值得感謝的是,這一路上我們已經有許多專家陪伴引導,從他們的書籍中找到可以依循練習的方法,不會只能盲目摸索。

就像這本《黃金90秒情緒更新》,便是在教我們如何處理讓人不舒服的情緒困擾,與建立自己的情緒力量,並提出關鍵的「羅森伯格情緒更新技巧」配方:一個決定加上八種不舒服的情緒,以及九十秒的情緒浪潮,讓我們轉化不愉快為真正的自由與力量,並活出真實的自己!

羅森伯格情緒更新技巧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這麼做真的好嗎?」
「這看起來真可怕!我一定辦不到的!」
「為什麼他會說那些話?」
「算了,我不想再多講了。」

文章標籤

丹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